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厌学逃学] 大学生厌学心理的现象、原因及对策(一)

[复制链接]

1275

主题

1476

帖子

56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6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4 10:4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
本帖最后由 sasha 于 2014-5-14 10:53 编辑

       所谓大学生厌学是指大学生厌烦学习的心理态度,其表现为消极地对待学习、学习行为水平不高、不积极等。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它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是建立在人们比较稳定的一整套思想、兴趣和目的基础上的,是心理的反映。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就业机制的转变以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态度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厌学现象在高校中较为突出,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不利于高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因此,对新时期大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
  大学学习是大学生成才的主要途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学习时间是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习的勤勉程度,即大学生对学习实际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的多少、学习强度和持久性。但厌学已经成为了当今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流行病。它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妨碍着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被动,缺乏主动
  表现好的,尚能坚持听课,完成作业,把学校和老师规定的硬性任务完成。表现差的,亦即厌学程度较深的,索性选择逃课,也要阅读课外必读书目。作业能逃就逃,得过且过。教师进行课外辅导,很少甚至没有人去主动提问。

  (二)学习激情消退,刻苦自觉的学习风气淡化
  有的学生晚上上网夜战,天明逃课睡觉;有的刚刚跨入大学校门,便四处张望,搜索目标,谈情说爱,此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有的热衷于倒腾点生意,赚点小钱;还有的醉心于当干部,出风头,全面公关,广结友朋。把干“工作”当主业,学专业当副业。总之,确有相当多的人,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课堂与书本之外,且美其名曰:锻炼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不爱学习爱当官,爱跑腿”,这已不是个别现象。这类学生中,有的还得到了家长的怂恿和支持。

  (三)心有旁鹜,“见异思迁”,往往不喜欢本专业
  在我们周围,乃至其他许多院校,人们会发现一个十分难解的现象,就是学生这山望见那山高,不爱本校爱他校,不爱本专业爱他专业。如学中文的爱法律,学管理的爱中文,学医学的爱数学,如此等等。兴趣不专,难免肤浅。结果往往是无“专”而求“博”,两头不精。所谓“学中文的不会文章,学电脑的不会上网,学外语的说不了洋话,学中医的不会开处方。”此说虽不免言过其实,却也确实反映了一部分厌学者的真实水平。

  (四)“差生综合症”:讨厌教室,讨厌老师,讨厌课本,讨厌考试
  在一种不良心理状态下学习,理想迷茫,目标模糊,动力不足,应付第一。所谓“60分万岁,61分浪费”,正是这类学生的心理常态。由厌学而厌考,便促成日渐严重的校园考试腐败风。掺杂使假,冒名顶替,请客送礼,投机取巧,只要能糊弄过去不被“放倒”,什么招数都敢使。

       1、程度较轻的表现为被动的,盲目的学习  这类学生没有经过主动选择而确立的学习目的,学习的动机不是来自个体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即为了应付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超过此范围的就厌学。还有一类学生倒曾有过很多目标,但都是为了迎合同辈团体的舆论而制定的。别人学什么,自己就学什么,在摇摆不定中搞“多头出击”。一旦遇到一点儿挫折,便放弃一切努力,而采取一种对什么都厌学的态度,自暴自弃。

  2、程度次重的表现为厌学专业理论课  课堂上,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干学生的,有的干脆逃课以示“抗议”。这些学生认为,专业课本有两种用途:一是考试前搞突击用;二是毕业前当纸卖掉。在他们眼里,学习就是看小说,读娱乐性报刊杂志,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主业,一味沉浸其中,越陷越深,而对抽象深奥的专业理论课则越发抵触。

  3、程度最为严重的表现为根本不学习  不但专业课不学,其它课程也不学。一门心思用在人际交往上。在他们看来,交朋友比学习重要,将来步入社会后,朋友给自己带来的实惠要比知识大得多。再有极少一部分学生把全部心思都花在感情的纠葛中,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负担,强烈的厌学情绪日渐滋长,最终毁了双方的前程。

  不管是何种情况,大学生厌学带来的危害都显而易见。从学生个人来说,专业功底不扎实,综合素质提不高,实际上等于没有完成大学培养的任务,属于不合格“产品”;从学校来讲,学生厌学,学风下降,必然导致教学质量滑坡,其负面影响可想而知;再从社会用人角度来看,将不合格“产品”输入市场,将一种不良的精神面貌和一种颓废情绪带入工作单位,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有损学校形象,也会给单位工作带来影响。我们固然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和眼光对大学生求全责备,但更不能对大学生中业已存在的厌学逃学,浪费大好时光现象无动于衷。

  二、当前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
  综观当前大学生的厌学心理的产生因素,虽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不总的来说主要还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1、就业难
   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政策的导向,各大学校纷纷扩大招生,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我们的每一所高校,专业设置都大同小异,学校没有特色,导致我们的毕业生也没有特色,只是毕业学校不同,其他都一样,你能做的事他也能做,你不能做的他也不能做。社会需要的是多种多样的人才,而我国高校培养的却是一个模式。现在的情形,给人感觉是大学生是供过于求,社会已不需要这么多的大学生。他们在大学里辛辛苦苦学这些知识,当他们进入社会,凭所学知识却无立足之处,这样的结局怎能不使学生们迷茫?他们怎能不厌学?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高就业政策,导致我国各行各业的许多单位都人满为患。而现在,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各单位又在进行减员,以达到增效。现在我国的就业市场,犹如春运高峰期间拥挤不堪的列车。车上的人还要赶下来,下面的人却想拼命挤上去。要进站台都不易,上车更需花费很大的努力,在车上要找到座位又谈何容易?大学生是在站台上的拼命想上车的人,就业车上的形势怎能不使他们心慌?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