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68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心理课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196

主题

309

帖子

102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23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3:3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心理课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的讲解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讲课的艺术、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因此,上好小学心理课,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面向全休,因材施教,注意教法的灵活性。我讲课的时候都面向全体学生,紧紧围绕学生实际,上课前都会把章节的重难点告诉学生,让学生心理上有所准备,引起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浅显的,学生已理解或易理解知识要不讲或少讲,不要浪费讲课肘间,但对重难点要抓住主线、抓准知识点讲通、讲透,直至明白为止,要注重优、中、差生的区别,不可一味照顾优生,把大多数学生弄得很紧张,没有思考余地和消化时间。学生难以接受,势必造成课内损失课外补,加重学生负担。就我来说,一年级共三个班级,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都不太相同,像23班为英语班,他们的基础一般比较的好,上课的纪律也很不错,所以上课的进度比较快,重难点也理解的较好;而24、25班为计算机班,基础相对来说比23班要弱些,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尽可能的给与较多的例子做为比较,进度也放慢些。

  二、精心设计练习,做到有针对性。加强课内练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途径。首先,设计的练习要有明确针对性,一是练习题的设计目的要明确,要围绕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难点来安排练习,加强练习的针对性,基本上来说,每讲完一个章节就会有次针对性的作业。二是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所设计练习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欲望,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练习,如教学中的举例子训练;另外,练习要有层次性,对不同班级的学生布置不一样程度的作业。

  三、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增强训练趣味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防止出现沉闷教学现象。如,充分发挥心理课案例的作用,特别是对教材中比较难于理解的概念啊、原理了之类的教学时,可利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另外,还可教给学习方法,如在讲小学儿童的观察力发展的时候,给与学生一到几副图,教给他们观察要教给抓重点,会观察,多幅图按事情发展顺序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让学生在意识的学习中掌握了知识,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重视教学反思,提高心理课的质量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一个青年教师,应该说学海无涯,攀登也是永无止境的。“路应该在脚下延伸”,我们不可忽略了去总结、认识自己一步一步艰难的闯过来的路,去仔细的审视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踩出来的每一个脚印。可以说每一点滴的经验,每个细微的成功和进步都是由老师和同学共同创造出来的。因此,第一,与课前备课同等重要的是不能忽视课后的回顾小结。第二,在课内外要特别留意学生的反应。例如,我在上《小学儿童的感知觉》这一章节,事先准备了一些切碎了的水果,上课的时候要求不同的学生分别上来闻、尝、看、触摸等,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所感受到的,再来引出感觉与知觉的概念与区别。课堂的效果比直接上理论的要来的好的多。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心理教师,我觉得反思自己的工作,难度主要在“深度”上。要相当的深度,就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

  虽然我在班级的教学当中有以上的一些做法,但在课堂上还是有许多的问题难于解决:像上课时学生爱睡觉啊、打闹或是难于调动课堂气氛等!但是,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