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4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被乖孩子”后心理解析

[复制链接]

467

主题

970

帖子

100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0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1:2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司马如花 于 2015-3-4 11:24 编辑

       当代青少年中活跃着一群这样的群体,他们内心很活跃,很有想法却无法表达,甚至是不敢表达,又或者是从小被认为是很乖的孩子,成绩很好的孩子,却在初中或者高中时无法正常上学,无法正常与人交际,甚至会出现抑郁情绪。相对于90后、00后这一代标识着充满个性、叛逆、道德沦丧的标签的同时出现了另外一类引起重视的现象——“被乖孩子”。
  
       该群体会出现从小在家很听话,很乖巧,懂事,懂得体谅父母,节约,从来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在家长的心中,他们就是乖孩子,但家属也统一会反映"我们的孩子什么都好,但话不多,想法意见不多,自主性不强,而且朋友也不多",甚至有些家属反映,在孩子小学,初中的时候成绩都非常的好,都能够和同学建立很好的关系,但是到了高中入学后,没多久就不愿意读书了,人也变得更加沉默了,不开心了……家属很担心,很焦虑,并很疑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觉得很不可思议。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首席心理专家沈家宏解析:“被乖孩子”现象背后是孩子不适应缺乏承担、应对,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集中表现,也是父母与孩子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的体现,同样是父母对孩子“过分保护”下的产物……该现象不容忽视。
  
       晨阳便是“被乖孩子”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晨阳今年16岁,读高一,长得清秀俊朗,说话慢条斯理,斯斯文文的,对人很有礼貌,但平时比较沉默,他来我院治疗时,在家已经辍学一年了,本应该开开心心读高一的他,却在入学一周后开始断断续续的不愿意去上学,一直到第一个学期结束。寒假眼看要过完了,但晨阳每天会躲在房间里面哭,爸妈问他为何哭,他也不说出来,只是哭。不愿意外出活动,也吃不下饭,特别是当家里人提起快开学了,他又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哭,不愿意见人。这样持续了2个多月,晨阳身体瘦了很多,大概有大半年没见过他笑过了,总是愁眉苦脸……爸爸妈妈觉得很无助,很担心,所以来广州白云心理医院进行求助,希望能给予他们解释、帮助和支持,并给予孩子一些指导,建议。
  
       晨阳刚入院时,身体出现了很大的躯体反应,吃东西会呕吐,情绪很低落,觉得自己很难适应住院生活,面色苍白无血色。经过心理咨询师给予其支持和暗示,陪伴之后慢慢的适应,开始身体有些恢复后便进入了心理治疗的旅程。
  
       在治疗中得知,晨阳是一个很好学的孩子,他在抑郁期间,还过去报了名,因为若是不去报名,老师说就没有书读了。晨阳很小就是一个很乖巧很乖巧的孩子,妈妈在他小的时候经常会帮助他选择做决定,包括穿什么样的衣服,选哪所学校,交什么样的朋友,甚至会限制他外出玩。在小学,初中的时候他并不觉得有什么的,但当他进入高中时,发现他在班上和同学相处不来,入学一个星期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和他有话题聊,他们都会很有想法,很有见解。会聊一下网络的流行语,网络游戏,而他显得格格不入,觉得自己很渺小,觉得无法去这个环境融入所以他选择不去读书,但是他又很期盼自己要考上理想的大学,要有一番作为,同时他不想伤害爸爸妈妈,便勉强自己去读了一个学期,让自己去坚持,但最后他终于坚持不住,但又不能和父母说,因为他觉得这样做不应该,在家是不允许的,在她得字典是不允许的,所以便经常以泪洗面,慢慢的不愿意与人交流,从而形成抑郁情绪。

      那为什么像晨阳这样的乖孩子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追其原因在于家庭的“乖”的氛围以及父母的保护,从小的乖巧让孩子觉得很多事情是不应该做的,用父母的评价来做决定,是自己面对一些选择或决定时无法把握,甚至会将自己的想法压抑下来。而父母的保护在于剥夺了孩子经历该经历的权利,这样的保护是带着伤害的,是孩子不愿意去接受的,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后,自我发展阶段需要运用以前的经历中的经验和习得的行为来处理问题时,孩子会觉得我无法去处理,无法去应对,觉得我好想和他们相差太远了……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首席心理专家沈家宏分析认为,第一、家属不要过分的追求“乖孩子”的行为模式和规范,从生活中去体验生活,让孩子有一些各个阶段去经历该经历的事情。第二、不要过分的保护,这样的庇护是带着伤害的,等孩子进入初中,高中时期,这种人际交往模式有很大的变化和挑战时,孩子会无从下手,无从适应,并且对事物,对决定,对生活缺乏承担,缺乏主见,那何以来自主。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