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72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勇气”使父母硬下心来

[复制链接]

439

主题

925

帖子

9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10:4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喵呜 于 2015-3-31 10:53 编辑

Doctor taunts parents and takes away power, love and trust
医生嘲讽父母,让他们拿走力量、爱和信任

Post published by Darcia Narvaez Ph.D. on Mar 29, 2015 in Moral Landscapes

“你有勇气吗?如果没有,你就是胆小鬼!”还记得小时候因为这样的嘲讽而做出的愚蠢事情吗?很显然,这些嘲讽在成人中也很常见。嘲讽从未离去。有报告说一些医生嘲讽他们的病人。

PhillyVoice讲过一个故事触动了我的心。鉴于儿科医生的建议,一对夫妻一致同意“培养勇气”,让他们5个月大的宝宝哭号着自己睡觉。

Th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evidence is clear:
发展心理学的证据非常明显:

The MOST important parent behavior linked to virtually all good outcomes for children is being warm and responsive to a child’s needs,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years.
实际上,父母们最重要的行为与孩子的良好表现息息相关,这些行为就是温暖的热情的回应孩子们的需要,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

Pediatricians who tell parents to ignore their baby’s cries at night are encouraging nonresponsiveness, a poison that can infect the relationship.
儿科医生告诉父母要忽视宝宝在夜晚的哭声,以此来鼓励不回应行为,然而,这却是一剂影响亲子关系的毒药。

Why are pediatricians encouraging parents to harden their hearts against their children?
为什么儿科医生要鼓励父母硬下心肠不理孩子?

那些建议忽视孩子要求的儿科医生似乎没有意识到,9到18月的宝宝在就如幼兽一般,在大脑快速发育的早期,他们需要“外部子宫”。宝宝们需要呆在离监护人身体很近的地方来保证健康成长。

Pediatricians are not well-versed in the effects of leaving a social mammal, especially a very immature human, in isolation and extensive distress.
儿科医生们并不是很精通离开群居的哺乳动物的影响,尤其是一个未发育成熟的人类身处孤独、特别悲伤的环境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A child facing the kind of toxic stress described will likely have health problems, not ever feeling safe or "right," undermining sociality and learning--the types of problems increasing across the country. The child's body remembers.
一个孩子面对有毒压力的情景时,他们可能会产生健康问题,甚至会感觉不安全或者“不对”,也有可能会削弱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这种问题全国范围内都是呈增长趋势。

Instead medical personnel are exposed to lousy research about sleep training (see here, here and here).
医护人员普遍暴露了对孩子的睡眠训练(睡眠训练是指父母不要在孩子哭吵时抱她或他,让他们习惯独自睡觉)

提倡忽视孩子需求的医生(尤其是向监护人提出这个建议的医生)可能要重新审视他们自己的道德标准。他们似乎忘记了“不要伤害”的原则。因为孩子们无法抗争,最大程度的侵害他们的福利比坚持他们的利益更容易。

医生们伤害父母,父母们把伤害传递给孩子。伤害不需要勇气。

干扰父母直觉的医生似乎也忘记了专业的服务,就是不发命令。面对生命的奥秘,孩子的发展需要的是谦逊,而不需要浮夸。

It takes guts to be humble and surrender to the primal needs of a baby.
谦卑、屈服于孩子的原始需求是需要用勇气的。

不仅仅是儿科医生鼓励家长硬下心肠不理孩子,而且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科学、医学和商业也跟随者大潮流抵抗善良、同情(尽管他们是在其他方向上发展)。“客观”是非常合理的。这源自于机械世界的神学观点,孩子就是条件化的机器——医学伪装下的行动主义心理学。

这还不是全部。如果把大多数的市民放在过度的压力下,美国人们会倾向于从幸存者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行动。当你通过前进或后退尝试着重新找回安全感时,应激反应就会破门而入,同情心和好的想法就显得不够用了。

在这种自我保护主义的思维中,每一样东西看起来都是对立的:要坚持、顽强不屈、不娘娘腔!零容忍。要么你控制,要么被控制。向上还是向下。当把这种思维放在父母身上,就是谁“控制”的问题了——你还是你的孩子?养育的问题就像是权力斗争。焦点就是胜利。“不要让孩子控制你!”如果“你失败了”,那么你就是个糟糕的父母。

If we succumb to taunting, what do we get? Survivalist behavior. It is usually about not following your heart or your head but your ego—‘I’m not chicken. See how strong I am’.
如果我们屈服于嘲讽,我们能得到什么呢?生存者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就是不遵从你的内心、你的头脑或是自我——“我”不是胆小鬼。看看我有多强大。

When parents shift into power playing, both parents and baby lose. Both learn to distrust their instincts, their feelings, infect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distrust.
如果父母转变进入权利争夺,那么父母和孩子都会遭受损失。双方都会学会不信任自己的直觉、感觉,不信任就会影响他们的关系。

They give their power to the “experts” who tell them that the experts know better than the instincts. Not true. The instincts have been honed over tens of millions of years into what works for the baby's survival and thriving.
他们将权利给了所谓的“专家”,专家告诉你:专家比直觉更好。但这不是真的。直觉在孩子的生存和繁荣方面是经过了上千万年的磨练。

与孩子“相互挑战”对孩子的削弱影响会持续一生,当然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培养信任也是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发现回应性的关系在婴儿出生的前四个月和孩童早期建立。思考一下,成年人顾问建议削弱回应性行为,对亲子关系和对孩子来说,就像是设置了一条不一样的成长轨迹。

父母们对医生要求他们违反直觉的建议要三思而后行。孩子们的身体会记得曾经发生过什么,即使他们的潜意识里不记得。父母们应该问问自己:我想让孩子的身体记得什么呢——喜欢和爱,或者是折磨孤单和害怕?“屈服”于直觉的父母们守护了孩子,与孩子们待在一起——满足了孩子们对当前及未来影响的最基本需求——将来也不会后悔。让我们支持这些有勇气的父母吧。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504

帖子

5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9
沙发
发表于 2015-4-1 14:48: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soso_e163:}{:soso_e163:} 硬下心来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9

主题

925

帖子

9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8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14:41: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soso_e120:}对啊,玉不琢不成器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