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78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初中学生耐挫折能力的现状和改进的对策

[复制链接]

190

主题

655

帖子

6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6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16:5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本帖最后由 雷曼2013 于 2014-7-30 17:00 编辑

初中学生耐挫折能力的现状和改进的对策
王宗芳

      现实社会生活中,个人需要不能满足,个体活动受到阻碍,个人愿望不能实现的事情经常发生。遭遇挫折,对每个人来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当前,随着社会竞争的增强,生话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加,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由于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经不起一点挫折,据调查表明,约有29%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卫生偏差。

      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首先是他们在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普遍存在着生理发育超前,心理发育滞后现象,这个“超前”与“滞后”导致许多应该形成的心理品质没有形成,致使心理上断不了“乳”。其次,初中生正处在所谓的“心理扰动期”,心理学家说:“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青少年时期是最叫人忧虑的”,主要因为:第一儿童时期适应不良所积累下来的问题到青少年时期表现得更加明显与严重;第二,青少年是个体从儿童期过渡到成人期的关键阶段,在追求独立与建立自我过程中,常会发生特殊的适应困难;第三,初中阶段亦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学生的是非观念,处事方式,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都开始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这些个性特征能否适应现实生活,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初中学生容易遭遇挫折的范围遍及其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使不少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从而影响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积极性,意志消沉,甚至在某些方面走向极端。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发表以后,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对初中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没有耐挫折的教育,决不是完整的教育,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挫折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加强和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与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耐挫折意识,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使学生懂得人生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挫折有两面性,既是成长的不利条件,又能催人奋发,砺人意志。

      第二,要教育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面对挫折,要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挫折中不迟疑、消极、困惑,能迅速超越挫折,从烦闷中解脱出来,进入发奋立志的境地。

      第三,要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意志力。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理智而现实地走出挫折,从而锻炼,培养他们抵御挫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心理品质。

      第四,要教育学生在挫折面前保持理智,人在遭受挫折与痛苦时候,常会出现愤怒、焦虑、沮丧的情绪反应。只有在保持理智、冷静的情况下,才能对事物的利弊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将挫折正确归因,向积极方面发展。

      第五,要教育学生善于进行目标调整,降低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值”。教育学生要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与当前实际结合起来,要百折不回,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摘取胜利的果实。

      第六,要接纳学生倾诉,宣泄挫折,教育学生正确归因挫折,通过释放来达到心理平衡。教育学生通过升华、补偿、转移等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方法,培养他们耐挫折能力。

      在实施挫折教育过程中,学校、社会、家庭要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学生增强耐挫折能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学校工作方面,首先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次,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做到为人师表,对每一个学生要给予“爱心”,创设一个师生平等,人际关系融洽的教书育人环境。其三,积极主动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针对不同的学生,适时适度地开展一些磨练意志的活动或逆境教育活动。在社会工作方面,首先要加强宣传,让一些在逆境中成长的优秀青少年的生动事例来激励广大学生,鼓舞广大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其次,社区、街道等部门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竞争的客观现实,充分认识到将来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勤劳、肯干、掌握好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在社会上同样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家庭方面:首先要提高家长的自身修养,家长要以自己的言行为孩子作出榜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其次,要大力推进“亲子教育”活动,家长要经常主动地与孩子交谈,沟通思想感情,引导孩子自理生活,独立思考,增强孩子克服困难和耐挫折能力。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