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4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际交往] 从单身到结婚,需要考虑清楚的4个问题

[复制链接]

15

主题

17

帖子

1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0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12:4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上周六晚,我在大学好友Grace家里过夜。一打啤酒、两包鱿鱼丝、三包花生,就着昏黄的落地灯,打**网络电视,重温《** Day》。男女主角“友情至上,恋人未满”的纠结情节,稍显孤独,有点落寞。

她突然惆怅地说:“如果我们再这样下去,40岁还找不到对象,怎么**?”讲真,我对“找对象”这个问题好奇得很,发现“年轻人的不婚之谜”,大抵有这4点,虽然纠结,但也不**道理。



01
一边渴望爱情,一边恐婚

如果你今年25岁,没有谈恋爱,恐怕你要**始习惯每个亲戚都在重复“什么时候结婚?”的亲切问候。你妈已经快马加鞭地为你物色相亲对象,那些平时从不会谈及感情状况的同学,忽然扔了一枚“红色**”,还热心地为你介绍朋友圈里各种潜在的可能性。

最近,民政部发布一组数据,我国2018年第一季度结婚人数同比下降5.7%。这是自2013年以来,结婚人数连续第5年下跌

与此同时,《2018单身女性调查报告》显示,90%的单身女性渴望早日脱单。

我们反感被催婚,也在渴望婚姻,于是造就了“晚婚、不婚,却不希望单身一辈子”的矛盾现状。

  • 小时候,我们以为,婚姻是“当我长大后,遇见一个互相深爱着的另一半,和TA领一纸婚书,组建自己的家庭”。

    所有人都说“结婚是人生的另一个新阶段”,我们或多或少都翘首期盼着另一半的模样、婚礼的装饰,相信那会是两个相爱的人最幸福的结局。

  • 成年后,我们也渴望爱情,但总以“分手”“母胎solo”**场。别人问:“为什么你还不结婚?”近乎一半的人都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为什么找不到?被提到最多的原因是:不想将就。大家似乎变得不愿意为结婚妥协自身。

婚姻,变得越来越像个解不**的谜。


02
当婚姻变成“爱情****”,意义何在?

去年,Grace和恋爱2年的男友分手,因为房子问题。老家在中部城市,房价10000多/平米,男生家境一般,首付靠男友和他父母的积蓄,加起来10万,外借20万,剩下的贷款。算起来,80平米的房子,房贷60万。后来,他爸爸被查出肝癌,化疗吃药,前后花了好几万。

她很犹豫:“我俩工资都是4000多,每月要还5000多的房贷,还有各种生活花销,小孩费用......以前没想太多,决定结婚后聊到房子的问题,才发现原来纠结的事情这么多。我想过要不要咬紧牙关豁出去。他对我真的很好,虽然有点大男子主义,偶尔闹点小矛盾,但都会主动道歉。”

男生说:“我们结婚前两年可以不要小孩,努力工作还房贷,我会多接点外快,以后的生活会越过越好的。”

她妈妈坚决反对,“我女儿从来没过过苦日子,以后肯定熬不过''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生活,早点分了吧,别耽误大家的时间,她今年都28岁了”。

于是,Grace至今一直单身。

你可能听过这么一句话:在中国结婚,是两个家庭的合并,而不是两个人的结合。

“要结婚可以,先**房**车”,这一观念首先刺激了作为国家民间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行业,接着到钻石珠宝,再到婚庆公司,一系列行业都在广告**上将“爱情”这一能够引起人们内心强烈共鸣的心理需求与结婚这一社会学概念强行捆绑,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城市有着魔幻房价的难题,农村也不好过。二更曾对“彩礼”话题**过一个视频,某东北土著,与大学女友结婚,女方要求他**30万彩礼;湖南某农村家庭,女方更是**出了66万的价格,说是好彩头,结果你是知道的,都没结成婚。

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契约,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从本质上来说,择偶是双方**资源,以获得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没钱,可以成为你俩步入婚姻的阻碍;有钱,就有了选择不结婚的底气。

这个时代对年轻人实在太不友好,即使恋爱时如漆似胶,但能否顺利成为法律意义的夫妻,还要面临着**房**车给彩礼的各种分歧,大部分人表示心好累,赋予经济意义的婚姻,让人望而却步。



03
女人是老公和**的保姆?还有动力结婚吗?

在父母眼里,婚姻的几大名言不外乎是“床头打架床尾和”、“既然都一起了能将就就将就吧,毕竟TA哪里哪里好”,结婚更像是完成一个任务。只要结婚了,意味着如同“超级玛丽”一样升级打怪,接下来的人生就可以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关卡。

美国社会学家Andrew J. Cherlin曾在他的一篇论文里提出,“我们为什么结婚”经历了3个阶段:

  • 制度化婚姻。
    19世纪50年代以前,婚姻以制度化为主。人们只有结婚才能发生性行为、生儿育女。大家对婚姻的期待,主要是基础的物质需求,例如两人结合能够共享社会资源、繁殖后代,爱与亲密关系只是附属品。
    
  • 陪伴式婚姻。
    19世纪50年**始,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婚姻从制度化变成陪伴式关系。大家强调的夫妻双方不仅是彼此的恋人,也应该是最好的朋友,**始关注“爱与陪伴”。
    
  • 自我成长式婚姻。
    近几十年来,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她们和男性一样工作、赚钱养家,更关注自己在婚姻关系中有没有成长。每个人都希望发展成一个**有成就感的自我。


年轻一代的我们,不再认同于老一辈“为了TA或家庭,**自己”的传统观念。既希望彼此能相爱相惜,也希望对方或婚姻能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而不是仅是老公和**的保姆。正如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Eli Finkel提出,“我们对于婚姻及另一半的期待,正变得亘古未有的复杂。”

恰是因为这种期待的复杂,让“找到合适的对象”这件事变得更加困难。相反,那些并不期待从婚姻中获得什么的人,恰是因为没动力结婚,完成任务不过是为了年迈的父母。



04
三观不合、经济**、忙生忙死,
别说结婚,脱单力气都没有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QQ
沙发
发表于 2018-8-3 09:35: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烟台
还是很有道理的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