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6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谓“精神分析疗法”?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0 08:2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7-10-20 09:10 编辑

何谓“精神分析疗法”?

丛中


一、关于精神分析疗法的学术定义

我们可以用四句话,来定义“精神分析疗法”。

第一句:弗洛伊德所创建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

第二句:将弗洛伊德等的精神分析理论概念及操作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三句:“潜意识  意识化”,即,所有能够“使潜意识上升到意识层面”的心理治疗临床操作方法。

第四句:在心理治疗中,重视移情和阻抗的处 理。(弗洛伊德)


二、精神分析疗法的历史发展

从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1900年)到现在,一百多年,精神分析说法,经历了五代人:

第一代弗洛伊德,祖师爷;

第二代新弗洛伊德主义,社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有,荣格,沙利文,阿德勒,弗洛姆,霍妮等;

第三代自我心理学,代表人物有安娜-弗洛伊德;客体关系理论,代表人物: 克莱因,马勒,温尼科特,等,一大堆学者呢;依恋理论,代表人物: 鲍比。

第四代自体心理学,代表人物,科胡特;

第五代主体间性心理治疗,代表人物:史特罗楼,等。


三、精神分析疗法的临床操作特点
(作者说明:这段文字,只是谈一些个人理解和感受,对于庞大的精神分析理论方法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挂一漏万,蜻蜓点水,旨在与各位同道分享临床经验和体会)

当年,弗洛伊德针对神经症患者,只要让病人zuo催眠术或自 由联想,只要病人回忆起早年的创伤经历,潜意识被压抑的症结或本 能欲望能够上升到意识层面,并且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谈话疗法)、领悟了,症状就会立刻消失,而且会永远的消失。

所以,精神分析疗法,从弗洛伊德kai始,都一直关注“潜意识”,重视早年创伤的处 理,主要应用于治疗神经症病人。只要神经症病人知道自己为什么、怎么了,领悟了,就痊愈了。

精神分析疗法,注重深入探讨潜意识、早年创伤经历。但是,现在看来,精神分析治疗如果只谈论潜意识的创伤,对于曾经早年母爱缺失的、具有人格功能缺损的来访者来说,他仍然难以找不到被爱的感觉。所以,精神分析疗法最终还是要回到具体现实问题的讨论上来,比如,如何找到爱的资源、建立人际信任,如何创建并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在心理治疗会谈中,来访者不仅要明白自己怎么了,过去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子的,接下来,还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下一步他应该怎么ban。所以,精神分析疗法,在回顾了来访者的既往生活经历之后,都要回到来访者的现实生活中来,跟来访者一起讨论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心理治疗中,把过去和现在有机地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其实,这时候可以把认知行为疗法及家庭治疗的技术,跟精神分析疗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精神分析疗法,在早期治疗阶段,来访者用大量的时间去回顾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而大约十次会谈之后,来访者面对精神分析师,好像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因为所有能说的事情,基本上都已经说过了。这时候,精神分析治疗实际上已经悄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十次以内的会谈是在zuo成长回顾的话,那么,十次之后的心理会谈就真正进入到了潜意识体验阶段。

精神分析疗法,希望带给来访者领悟,促进来访者发生内心和行为的改变。如何才能获得这样的领悟和改变呢?一般来说,有两个阶段或两个层面。第一个阶段,首先是在意识层面,来访者认识到了自己的症结,尽管还没有领悟,但是在生活中,就已经可以去关注自己的行为,运用理性和意志使行为发生改变。

第二个阶段,来访者在潜意识层面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深层情感和需要,解除压抑,化解症结,使潜意识情感和欲望(需要)上升到意识层面。这时,来访者会有一种心情释然、内心通畅的感觉。当他重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的时候,来访者的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这是精神分析所期望的理想效果。


四、精神分析与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公认的第一要义就是“生活有幸福感”,来自于当年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快乐原则”。人,为什么饱受苦难还仍然愿意活着呢?活着,对于个体来说,有什么意义?其实,最根本、最基础的意义是:为了快乐。那么,快乐来自于哪里呢?除了来自于本 能的满足,比如,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性欲的满足,更大、更丰富的快乐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相互关爱。

心理健康的第二阶标准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客体关系理论能够帮助实现这一目 标。

第三条标准是:积极从事有建设和创造意义的活 动。事业成功,往往成为人们的重要快乐来源。

那么,追求完美和事业成就,是否算作心理健康的呢?

这至少要区分两种情况:

1、在生活有幸福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上,进一步追求事业成功,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2、没有幸福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只追求事业成功、出人头地,压倒别人,往往是病态的表现。


心理健康的第四条标准:有能力应对生活的挑战,并获得成长。即,马斯洛所说的最高境界:自我实现,实现每个人的内在潜能。这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了。


五、回归主体

两岁以内的婴幼儿,饿了痛了就直接哭,kai心幸福就直接笑,没什么顾虑,不知道也不在乎自己哭起来的样子,不知道别人对自己是怎样的看法。这时,他能充分体验到自身作为“主体(subject)”的感受。两岁之后,发育出自我意识,婴 儿能够跳出自身、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object)了,从此迷失了主体。

“我必须、应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经常是假性自体者的过度自我理想化、自我强求。这时,个体已经从自身“主体”的位置上抽离出去,跳到自身之外,以他人(“客体”)的眼光和角度,客观理性地审视自己、打造自己,自身已经成为了被他人审视的对象物(客体)。此刻,在个体内心所形成的是他人(客体)对自身(作为客体)的关系。拉康说:潜意识就是他者(Others)的话语。

当人类进化出自我意识的时候,当个体发育出自我(镜像)意识的时候,人类和成年个体,就这样迷失了主体,从此走失了自身作为主体的地位!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疗法,与其它疗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医生坐在病人侧背后,让病人闭上眼睛,躺在斜靠背的沙发上进行自 由联想,重新回归主体,展现自然人性,感受到内心深处久违了的幸福感和生命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心理健康”,似乎具有一些神秘的色彩,往往是某些宗教人士所追求的境界:他就像退行到胎儿期那个样子,闭上眼睛,自 由自在、wu欲wu求、wu我wu他,内心深处却涌动着、充满了“农夫山泉有点儿甜”的感觉。

精神分析疗法似乎能够带领来访者接近这种心理健康的原始状态。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