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绪问题] 解开咬指甲之谜

[复制链接]

1275

主题

1476

帖子

56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6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4:0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
本帖最后由 sasha 于 2014-4-6 14:07 编辑

           一、背景:
           毅毅已六岁了,长着乌黑发亮的眼睛,挺惹人喜爱的。可不知何时,毅毅染上了一种坏习惯——咬指甲

           二、实录:
           有一天午睡,小朋友们都已进入了梦乡,我发现毅毅蒙着头,棉被一动一动,就轻轻地走到毅毅的床头,掀开棉被,只见他正津津有味地咬指甲,我将他的手从嘴边轻轻拉上来放在旁边。可是,不一会儿手指不由自主地又伸到嘴里去了,这样一连反复了好几次都无济与事。
           妈妈来接毅毅,我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妈妈。妈妈很惊讶,怎么会咬指甲呢?在家里妈妈有意观察了几天,发现毅毅确有这一坏习惯。妈妈心里很着急,她曾耐心地给毅毅讲解咬指甲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等。但收效甚微。她曾多次尝试着涂抹辣椒水,红药水等之类,但过后又忘。有一次,毅毅没事干的时候又将手伸入口,爸爸实在忍不住了,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事后,有所收敛,但没过几天又“我行我素”了。毅毅什么时候,染上了这种坏习惯呢?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在家访中知道了毅毅的成长过程:毅毅父母工作很忙,毅毅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俩口样样事儿都由着他,后来,老俩口因年纪大,行动不方便,换成保姆照看,可是由于毅毅不适应接连换保姆。

          三、反思:
          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情绪是伴随人们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行为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着反向的推动作用。毅毅以“一切由着他”的爷爷奶奶那里,转向严厉管教的父母和不熟悉保姆。使他产生了一种焦虑感。毅毅就是希望通过咬指甲来安慰自己,从而减轻紧张的心情。毅毅在咬指甲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时常注意他,盯着他看,忍不住狠狠地打了他,使他产生了自卑感和恐惧感,在成人的“严厉”攻势下,虽然会有所改正,但在成人不注意的时候就会咬得更加厉害,从而产生安全感,这就是父母采取多种办法但收效甚微,反而“变本加厉“的缘故吧!
为了纠正毅毅咬指甲习惯,我们与家长达成共识:
           1、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寻找引起孩子紧张的环境并及时消除,父母要和孩子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创设一种洋溢着温馨气氛的环境,让孩子保持安定的情绪。
           2、孩子在无事做的时候,最容易不知不觉地咬指甲时,因此,要丰富孩子的生活,转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多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父母还可以利用休息日多带孩子参观、观察各种事物,引导他们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画画做游戏、折纸工、看图书等学习知识上,并指导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孩子不觉得寂寞无事做而咬指甲。
           3、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六岁的孩子已萌发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可带孩子到自然博物馆去看一些寄生虫的实物,告诉他把手放在嘴里很不卫生的,让他懂得不把手放到嘴里的道理,嘱咐他逐渐改正不良习惯。当孩子稍有进步时,父母要及时肯定他、鼓励他,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4.在幼儿园的老师要关爱他、友好地提醒他,教育小朋友不要叽笑他,或是老是盯着他看,而要帮助他,在家里或幼儿园入睡前,成人要为他设计好“放手的位置”。这样一段时间后,他自然就不去咬指甲了。

          四、对策
           1.照照镜子
           和孩子一起站在镜子前面,观察和询问他边吮手指边微笑和不吮手指时的微笑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漂亮?然后进一步向他解释,如果他今后还总是把手指放进嘴里用力嘬,牙齿可能就不好看了,想想上嘴唇突出会是什么样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不会例外的!  
         2.借助“显微镜”   
            妈妈可以带孩子到有显微镜的地方,从他手上取一点指甲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游动。这时再配合上面的说教,孩子对亲眼见到的东西印象深刻,下次吃手指前就会犹豫,甚至还会向其他小朋友说教。   
           3.赏识   
           妈妈可以和孩子做“打赌”游戏,看看孩子会不会将手指放进嘴里。当妈妈发现孩子有将手指放到嘴里的意图时,可以采用激将法:“宝宝真是棒呀,今天真的不啃手指了吗?妈妈就要盯着你,看你是不是一天都不啃手指。”   
           4.丰富孩子生活
           当然,这些方法只在一段时间内有效,还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如丰富孩子的生活,让他的小手忙起来,或教孩子做手指游戏等。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