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类型] 孩 子你怎么啦?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7 16:3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7-7-7 16:43 编辑

孩 子你怎么啦?

(转自网络,侵权立**)

我这里的孩 子是指18岁以下的婴幼儿、儿童以及青少年!孩 子的问题总是让家长非常头疼。尤其是孩 子的学业问题。我们中国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时候家长未尽的愿望会寄托在孩 子的身上。最近也一直接到不少关于孩 子问题的咨 询,我都转接给精神科;因为家长都不太希望自己孩 子有问题,总是觉得自己孩 子很正常,自己忽略掉一些问题,不愿意承认孩 子可能智力或者属于多动症以及抽动症之类的问题。

人的智力是正态分布,所以肯定有一部分孩 子智力有问题。写到这里,我想到我的智力92,差一点儿就不正常了!智力问题往往小时候不容易被发现,婴幼儿的智力问题表现为发育比较迟缓,当然的确有一部分孩 子发育特殊一点儿,的确慢一点,也是有的,所以就不太容易判断。刚上小学的时候,往往还可以,但是过了4年级后,就明显跟不上大家学习的进度,很努力认真的学习,但是总是学不会,尤其是对于数学的理解常常有一些问题。家长常常这个时候会觉得孩  子好像有点问题,但是觉得不是非常严重;一旦上了初中,大家的学习能力明显分化;智力欠缺的孩 子已经非常明显的跟不上;一般想考上高中是非常大的问题。家长这时候往往愿意面对现实,承认孩 子智力的确有点问题。但是往往于事无补。

多动症的孩 子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这类孩 子智力正常或者基本正常,有些孩 子还可能超常。但是学习、行为以及情绪方面存在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冲动;往往在课堂上坐不住,喜欢作弄同学,有时候甚至会在课堂走动,严重影响老师的授课。所以往往这类多动症的孩 子,同学和老师都不太喜欢他们。多动症是容易被发现的:学龄前就会表现为难以静坐,上课不听课,学习困难。随便走动,不服管教。欺负其他小朋友,不肯睡觉,常被老师惩罚。因为年龄小,所以常常被认为是有些调皮而已。小学的时候:多动症的一切症状都会显露,上课不专心听讲(人的注意力随着年龄而增强,对于9岁的孩 子,注意力不能集中5分钟的话,肯定是有些注意力分散)学习困难(不是学不会,而是难以静下来去学习),情绪不稳定常常会攻击行为,对自己的小伙伴往往大打出手,不考虑后果。多动症一般容易误诊,也容易被发现。多动症属于儿童的精神障碍,而不是儿童的心理问题。具体诊断去专业精神卫生中心即可。

多动症的孩 子长成大人时,常常会被诊断为人格障碍,比如:冲动型人格障碍,他们常常小时候就会有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其实陕西精神医学年会上的专家也建议应该全程看待一个人;而非人为的划分阶段。对于多动症的孩 子应该尽早发现孩 子的天赋,而非让孩 子在学习的道路上狂奔。传说菲尔普斯就是有些多动症,可是家人发现他喜欢游泳,因而有了北京奥运的8块金牌。也许这只是个段子,但是多动症的孩 子和其他孩 子共同竞争学习必然吃亏。

抽动症,通常是不自主的抽动,常常以短暂、快速、突然的不随意运动,kai始可能为频繁眨眼、挤眉、耸肩、拧脖子、伸舌清嗓子、噘嘴,说脏话,常常也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成绩一般也不太好;性格多为急躁、任性和易怒,个别发音常常字句不清楚。带有强迫症状的抽动症常常会明显意识到不应该那样zuo但是无法控制自己行为,严重时会咬破手指、损伤皮肤;甚至毁容等自残行为

家长对于孩 子说脏话常常会打骂,这样往往会加重抽动症孩 子的症状,有些家长认为孩 子是故意的,为了吸引注意力等等。抽动症容易被误诊,神经内科医生对这个病不太熟悉时,就对那些眨眼、清嗓子、耸肩多认为是不良习惯,毕竟临床检查,这个孩 子所有生理指标都是正常的;所以往往家长也不太重视时,就容易拖延。没有医学背景,不太熟悉的此病的咨 询师,也容易误诊此病。

无论是智力障碍、多动症以及抽动症,尽早就医,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这些都不是心理咨 询师可以解决的问题。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13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5
QQ
沙发
发表于 2017-8-10 19:12: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无论是智力障碍、多动症以及抽动症,尽早就医,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这些都不是心理咨 询师可以解决的问题。非常对,这些提醒我们要注意区分心理**与心理治疗有极大差别的。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