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复制链接]

439

主题

925

帖子

9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5 16:2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一个人所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越多,就越能克服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各种人生境遇。

      ■王敬国

      6月11日,神舟十号在甘肃酒泉发射成功;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6000万师生同步收看。这些大事让大学生们再次看到了我国尖端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飞跃,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追求中国梦的大学生注入了一股正能量,这股强劲的正能量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所谓正能量就是积极事物在大学生心中引起的积极情绪体验,它能鼓励大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身边发生的事情。一个人正能量的大小取决于他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多少,一个人所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越多,就越能克服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善于明辨是非,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各种人生境遇。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激烈碰撞,在复杂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更需要积极心理品质的激励和引导。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五四讲话中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可见党和国家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的高度重视,也折射出了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应围绕“三大支柱”着力开展。

      首先,植根于中华文化宝库,精心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中华文化宝库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中磨砺而成的,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财富,为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提供了丰富的给养。对于教育者而言,要精心整合文化资源,以积极人格的构成要素为标准,积极提取文化精髓;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为目的解读文化精神内涵,使大学生感受文化背后的心理过程,培养他们顺境中不轻狂,逆境中不气馁的积极人格,进而使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与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相互促进。

      其次,精心设计教育载体,优化教育环境,培育大学生积极情感体验。情感体验作为一种实践行为,对人的心态和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情感体验的效果与信息载体和信息环境息息相关。教育者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既要重视课堂的理论传授,又要充分利用文化载体、管理载体、活动载体特别是传媒载体,丰富大学生情感体验的形式,潜移默化中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升华,促进积极情感的产生。此外,全社会都要注重对教育环境的优化,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心理体验的教育情境。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舆论导向,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全力培育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再其次,依托高校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心理社会组织。高校是智力人才高度集中的地方,我国应大力培养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发展相应学科理论,以高校为试点辐射全社会,注重将理论研究成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应把全社会积极心理组织的构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加以传承,使全社会善于挖掘积极因素,整合积极成果,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积极社会组织的构建,形成中国特色的积极社会组织,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研究》专项项目阶段性成果)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

帖子

7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6
QQ
沙发
发表于 2015-8-1 19:36: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