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3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热点] 心理专家解读涉毒明星内心的心理迷雾 下

[复制链接]

293

主题

693

帖子

6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0:3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墨菲 于 2015-3-16 10:41 编辑

       吸毒背后的人格因素

       心理学的易成瘾人格理论认为:毒瘾和网瘾、性瘾、烟瘾等一样,罪魁祸首其实不是这些物品,而是与我们自身人格特质有关。广州市白云心理医院的心理专家说:“易成瘾人格和普通人第一次接触毒品后对其的抵抗力是明显不同的,前者会立刻无条件缴械投降,普通人是会有逐渐上瘾的过程的。”
通常认为有三种人格缺陷者易产生物质依赖,即变态人格、孤独人格和依赖性人格。这些人格缺陷所表现的共同特征是,易产生焦虑、紧张、欲望不满足、情感易冲动、自制能力差、缺乏独立性、意志薄弱,外强中干、好奇、模仿。

       一些心理学家更多的使用“依附性人格”来解释吸毒的原因。它的特征是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尊重,享乐主义、缺乏对未来筹划的能力,精神和情绪经常处于抑郁状态。依附性的人格使他们一方面根据快乐原则从毒品中寻求最基本的满足,另一方面他们对吸毒行为的后果置若罔闻,只是寻求片刻的满足。

       心理专家建议,如果那些吸毒明星恰好有易成瘾人格的话,从戒毒所出来后要先去看心理医生,先从心理层面解决成瘾的心理问题,再从生理上戒除毒瘾,才有可能不复发。

       史宇则关注到很多明星第一次触碰毒品的经历都和身边亲密的朋友有关。因此她建议戒毒首先要从戒断“有毒”朋友开始。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内心的冲突。其实,只要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精神,少一些盲目从众,就能避免很多事情发生。对于那些因星路不顺、事业低迷而焦躁、郁闷的艺人,以及处于重大心理冲突之下的明星来说,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最重要。

      【延伸阅读】

       明星群体并不“更爱”吸毒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禁毒专家李文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北京警方的通报中,演艺人员实际上只占涉毒人员总数的0.15%。近年来吸毒人群规模越来越大,2014年北京警方抓获的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71.9%。明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吸食毒品人数逐渐增多,也与大环境相契合。
但是正因为明星们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焦点,所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明星吸毒就成为人们最容易感知和记忆的显著性事件,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明星更“偏爱”吸毒。

       但是,基于明星的知名度和受关注度,他们的行为问题会带来不好的示范效应,特别是对他们的粉丝群体。一旦他们的粉丝知道追崇的偶像明星在吸毒,对青少年粉丝来说肯定会带来不良的示范。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