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克服逆反心理》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津巴特别多    时间: 2014-11-6 14:12
标题: 《克服逆反心理》教学反思
本帖最后由 津巴特别多 于 2014-11-6 14:13 编辑

《克服逆反心理》教学反思
兰陵中学吴青

       10月下旬,我参加了市区范围的政治评优课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其中除了我自身的努力外,很大程度归功于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领导、前辈都给了我很大帮助。通过这次的历练,我也成长了很多,学到很多东西,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在这次锻炼中,我教态自然,语言流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在这次历练中,也充分暴露了我的不足,很多地方还需要加强磨练。

       一、教材的把握和教学的设计
       对于教材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对于难点、重点认识不够。对教材的整体性不能很好掌握,直接影响教学思路,思路有些混乱。在教学设计上,堆砌了太多例子,不能有效的进行筛选,选取最合适的例子。教学思路还是偏重老师讲述,不能很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第一次上课,效果不是很好。在前辈的指点下,我重新调整思路,大胆的进行材料的筛选,一切重新来做,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教材,教学思路方面多下工夫,牢记前辈们的指点。因为教材的把握,教学思路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

       二、课堂的组织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在课堂上,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学生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为了使课堂进行的顺利,教师首先要组织好流畅的衔接语,做到教学各环节的自然过度。对于课堂活动的组织要做到变通。在教学设计中,我准备了一个学生讨论的环节,要求前后4个学生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实际上课时,场地选在阶梯教室,前后讨论不方便,需要调整讨论方式。课堂上,学生在解决有些问题时会有难度,需要教师的启发。教师的启发应该是简洁、一针见血的。教师对于学生发言的评论也应该如此。对学生的评价要简洁,要提取精华,而不是单纯的重复。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如何做好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是值得我深入学习的。

       三、生活化、情感化的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材经过改革后,更加贴近生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传授理论知识,而应该贴近生活,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具体的问题。《克服逆反心理》这堂课针对的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好的知道作用。进行这堂课的学习时,不能单纯的告诉学生,什么是逆反心理,怎样来克服逆反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生活中的事例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单纯的理论,学生不容易理解,贴近生活的例子,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的事例,能引起学生重视,激发他学习的兴趣。真正的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的不是学生掌握了哪些理论,而是学生能通过学习,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具体的问题。思想品德课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

       思想品德教学不应该是生硬的讲授,而应该是情感的交流与升华。《克服逆反心理》这堂课主要体现父母与子女的情感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从而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学会体谅父母,爱父母。思想品德课,需要教师面带微笑,用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

       通过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历练。同时,我也认识到做为新教师,我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学习。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虚心向前辈们学习,把握机会磨砺自我,争取更大的进步。


作者: 知心    时间: 2014-11-8 17:25
嗯嗯……好好努力,学习期间保持好奇心……
作者: fhzzxxy    时间: 2015-12-24 16:08
:):):):):):):):):):)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