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源分享] 暗示疗法(一)

[复制链接]

790

主题

1384

帖子

13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8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11:5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暗示疗法

  暗示疗法是心理治疗中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暗示现象对人生和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人们接受和应用暗示,只是习焉而不察,不知其为暗示。暗示的作用有正负两面,要用好暗示疗法,趋利避害,必须深入了解暗示。

  一.什么是暗示 暗示在日常生活中是指发出示意者不明白表示意思,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含意。如用眨眼睛或歪嘴让人去做某件事,或如你去求人办事,别人说要“考虑、考虑”,又久拖不答复,即是暗示你要送礼。这类暗示严格说来是明示,因为最终是让接受示意方明白了意思去行动,只是不那么直截了当而已,但这不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暗示。

  心理学上的暗示标准不在发生示意方,而是指:接受示意方的心理、生理、行为在自身不明白的情况下,受语言、动作、意念或情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比如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指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潜移默化,受到改造。又如在催眠状态中,催眠师让患者醒来后 去打开窗户,患者醒来后果然照办。问他为何开窗,他会说觉得热,或空气不新鲜之类,而不明白是受了催眠师的指令。 在暗示现象中,发生示意方可以是无意、含蓄的表示,如古帝王看见日蚀就认为是上天示警,往往减刑罚、省徭役,日蚀对接受暗示方就是无意、含蓄的现象;发出暗示方也可以是有意明确的指示, 如催眠师让患者醒后去做某事,当然是明确的指示;但无论发生暗示方是有意、无意、明确、含蓄,对接受暗示方的显意识来说都是不明不白的。古帝王自以为明白了上天的警示,其实上天何尝有减刑、省役之意。真要究其原因,应是他们潜意识中的畏惧感。

  二.暗示的力量 暗示从小处来说可以开发个人的潜能,大到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影响人生道路,移易社会风气,甚至影响国家民族的命运。汉代飞将军李广,一次夜间巡逻,见草丛中有虎影,一箭射去不见动静。次日往寻,箭深入一石中,再用箭射,怎么也射不进石头去了。可见暗示能激发出人很大的潜能。 宋代苏洵,二十七岁还游荡不思学。一次到长安,见人中了状元,披红挂彩、打马游街。于是想,他能如此,我为何不能如此?从此发奋学习,成为一代文豪。偶然的暗示,改变了苏洵的人生道路。 孟母三迁教子,则是避开了坏暗示,利用好暗示把孟子培养成一代圣哲。 现在社会上流行时装潮、流行歌曲潮、气功潮,很多人不明不白地跟着赶,是很现实的暗示移易社会风气的例子。 人的这种容易受暗示、跟着潮流赶的习性,倒是可以省掉艰苦思考的辛劳,人们盲目地去崇拜伟人,相信某种学说,省力是省力了,却难免有犯错误的时候。小则如路边卖伪劣商品者。喊 几个游子假装买货,你去跟着买就上当。大则如1958年的大炼钢铁、食堂化,“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架桥梁”的口号激荡人心,大家不假深思,凭热情一哄而上,结果大面积森林被毁,几十年难以恢复,几千万人被饿死,教训惨重。这样大的挫折当然有决策上的失误,但暗示作用的推波助澜是不可忽视的。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鼓吹:“我们相信毛主席要到迷信的程度,服从毛 主席要到盲从的程度”,即为暗示作用的生动写照。 1985年,日本红极一时的歌星冈田有希子跳楼自杀,尔后两周内,就出现了五百多个青年自杀的的浪潮。自杀通过暗示象传染病一样漫延。

      暗示甚至能改变人的信念。《战国策·秦策》载:从前,曾子住在费县(今山东费县)。 费县有一个与曾子同名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母说:“曾参杀人。”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仍然织布自如。一会儿有人又说:“曾参杀人。”他的母亲还是织布自如。 很快一个人又告诉她说:“曾参杀人”。他的母亲害怕了,丢下梭子翻墙逃跑。曾母开始处于抗拒阶段,中间逐渐认同,最后被暗示控制而逃跑.“曾参杀人”从字句上看是明示,因其不是事实, 仅是一种错误观念。曾母未能深思勘查,不明不白地受此观念控制,所以是暗示。此错误观念反复印入脑中,竟将曾母“吾子不杀人”的信念改变。这个例子是暗示中含明示。古人教小孩背四书五经,小孩并不懂含义,长大以后懂事,儒家观念已深入脑中,这是明示中含暗示。 更有甚者,人这种易受暗示的习性,若是被阴谋家利用,就更是惨不堪言。纳粹德国的宣传家戈倍尔说过:“谎言重复一千次,就成了真理。”德意志民族中很多糊里糊涂跟着跑的人, 就是被谎言的暗示驱动,参与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把国家、民族、自己都推向了灾难的深渊。 在历史大事件中,真正明白的人总是不多,糊里糊涂跟跑的总是不少。跟对了是受正面暗示影响 ,跟错了是受负面暗示影响。 以上是说人的心理和行为受暗示影响,有移山填海之势,以之为善可为大善,以之作恶能成巨恶。

  下面再举暗示影响生理的例子: 曾经有一名知名的精神治疗家,用铅铜合金制成一物,通过公共传媒报道:“佩带此物能强身祛病。”于是引起抢购,不久之后,竟收到数千封感谢信,盛赞其效,甚至有的绝症也被治愈 。由于供不应求,竟改用木仿制,同样获效,由此暴利致富。(见蔡玉泉著《中国精神学总集 ·暗示》)现在社会上的信息水,信息茶、气功治疗仪等等,都利用了这个道理,就是通过暗示 ,调动患者自身的抗病潜能以治病。这类事例中,暗示有被用来骗钱之嫌,不过从效果看,难以定其善恶。前苏联“沙夫柯氏(1939)连续给犬注射胰岛素,并给予哨笛声,数天之后,给予哨笛声的同时进行注射动作,但不注射胰岛素,犬仍然出现显著的血糖下降。婆甫林斯基氏(1939)与斯特罗克那氏(1941)等都在病人身上成功地建立了条件反射性血糖下降。费多诺夫氏(1939)确定将大剂量的胰岛素注入深度醚麻醉下的家兔或狗,并不引起血糖下降现象(见《巴甫洛夫学 说讲演集》P43)。可见药物的作用实在与精神的作用有关。(注:在巴甫洛夫学说中,先天的 本能叫无条件反射,如人吃东西时就分泌唾液。后天建立的反应形式叫条件反射,如人听到说酸就流口水。

      上例中的哨笛声、注射动作均是条件反射中的条件,也是一种暗示现象,并为暗示现象影响生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成都航校一老妪,九十年代初自述:五十年代多病,请黄万香老师按摩后,黄师说:“你明天中午肚子要大痛一阵,痛过后病就好了。”次日中午果然肚子大痛一阵,病霍然而愈,至今几十年未翻。笔者听后茫然不知为何病。后见乡间巫婆,对暗示性高的病人多作此说,次日腹痛多准时而发,分秒不爽,才悟到黄太老师的治法是暗示。器质性病变当然不会速愈。大约对那种做了于心不安之事,因内心自责而患病的人,腹痛后由于受了惩罚而良心得安的人有奇效。 笔者同学之母讲一故事:四十年代随伯父到眉山县,时有孕在身,欲借住一朋友家。友人说: “房子倒是有一间,只是经常闹鬼,无人敢住。”伯父说:“不要紧,有房子住就行。”一天, 伯母午间小寐,见一女人披头散发向她扑来,大惊而醒,于是早产。产后高烧不退,遂回成都华西医院住院治疗。华西是教会医院,每间病床前均挂有圣母玛丽亚像,当时人多相信圣像能辟邪,当晚尚未服一药,烧即退尽。暗示使人生病,又使人病愈。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