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源分享] 儿童行为的了解与辅导—阿德勒心理治疗学派的观点(三)

[复制链接]

363

主题

765

帖子

7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8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15:5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七)提供矫正性经验

      儿童基于思考的主观性以及经验的不足,其理解经验世界的能力受到相当大的限制,他们的信念常常是扭曲的。为了修正他们的信念,成人必须双管齐下。教师与父母一方面必须以正确的方法来和孩子互动,让孩子拥有美好的人际经验,以丰富孩子脑中正向的人际经验印象;另方面,在儿童已经出现偏差行为时,提供孩子矫正性经验,让孩子脑中不良的印记能被矫正。

      孩子们不可能凭空就拥有正确的知识与能力,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我们必须先想想孩子目前的处境,为他们搭一个适合他们往上爬的鹰架,以利于他们吸取丰富的知识与发展能力。在此过程,还需随时在旁辅助与鼓励,孩子才有勇气放弃那些为了虚假的优越感所创造出来的偏差方法。孩子所用的旧方法是他们所熟悉的,虽然不利于成长但是他们觉得安全,因为那些方法在他们的掌控与理解范围之内。任何新方法对他们而言都有不确定性,所以必须有一个足够信任与鼓励性的环境,他们才能迈开脚步尝试新的行为。

     教师或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常感觉到孩子的反叛,孩子似乎并不领情。仔细思量其中缘由,大都是因为成人没有先帮孩子丰富正向的经验和知识,因而他们没有能力改变;成人也没有提供安全的矫正性经验,因而他们没有勇气去接受教导。

     (八)鼓励

      鼓励意指以信任的态度让孩子体验凭借自己的努力与负责来解决问题的历程,以培养孩子的自信与负责的勇气。鼓励的结果是提升冒险的勇气与自我价值感。鼓励与称赞不同,称赞是针对孩子的成就,而鼓励是针对孩子的付出,鼓励永远与负责的行为相伴。自信与负责的孩子,才能与他人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才有勇气走出自我中心。

     (九)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

      阿德勒学派提出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的训练模式,教导孩子了解行为和行为结果间的关系,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态度和行为能力,以便在社会生活中有良好的适应。

      自然后果意指因行为本身所导致的自然结果,此结果是孩子事先未预期到的。如:跑步跌倒,导致膝盖瘀伤,孩子在此自然后果的经验中,可以学会内在自我控制的行为。使用此策略的原则是,一旦孩子已经验到行为的自然后果,成人就不要再外加处罚,处罚不只让孩子觉得自尊受伤,他们从自然后果所学得的教训,也将被处罚而抵销掉。

      逻辑后果则是经过人为安排附加在行为之后的结果,目的在于协助孩子逐渐学会自我负责的行为。此人为的安排必须和孩子以合作的态度讨论过,被孩子所了解与接受才能实施,若径由成人外加在孩子的行为之后,则会成为处罚,无法让孩子学到行为与结果间的关连,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就是运用此策略的原则是,师生必须有良好的关系,师生间以社会兴趣为基础。若师生双方不是合作的关系,教师立于权威者位置的话,孩子只是惧怕权威,无法从逻辑后果的经验中产生学习效果。

      四、结语

      本文以阿德勒学派的观点,说明儿童如何因其主观的理解而产生自卑感,以及儿童如何以自我创造的方法来因应困境。本文强调社会兴趣的开发在辅导儿童上的重要性。在儿童行为的训练上,提出鼓励、逻辑后果与自然后果的原理与方法来培养儿童的责任感与勇气。当我们对儿童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又能以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儿童,必能一步一步把孩子带离偏差行为,重新建立负责与具有勇气的信念,以适应良好的行为来克服自卑感以及追求优越感的满足。

      后记:

      每个孩子都必须在家庭中,以及在社群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经验,才能培养出高的自尊与自信。阿德勒学派认为孩子在​家里或团体里若没有得到健全的关爱和训练,会产生自己不​如人或自己是不重要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种非常难承受的感觉,孩子会用他们自创的方法来减轻​自卑感。

      与自卑感相对的是优越感,是一种觉得自己有价值和被重视​的感觉。当孩子无法在生活中获得优越感的满足时,会为自​己设立一个虚构的目标,来驱除痛苦的自卑感,以满足虚假​的优越感。儿童用来追求虚构的目标的行为往往便是一种适​应不良的症状。

      我们的责任是提供孩子被信任的关系与安全的氛围,接纳他​们的主观信念,他们才能冒险踏出自己的思考范畴,接受成​人的指导。若只是从成人角度来批判儿童的信念,将徒增孩​子的不安全感,他们会为了保护自己而阻断与成人沟通的管​道,成为大人眼中不受教的孩子,然而孩子何其无辜!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