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8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

[复制链接]

1275

主题

1476

帖子

56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6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09:5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本帖最后由 sasha 于 2014-6-6 09:59 编辑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是荣格提出的两种重要原型。阿尼玛原型为男性心中的女性意象,阿尼姆斯则为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象。因而两者又可译为女性潜倾和男性潜倾。如果说人格面具可以看作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给别人看的一面,是世人所见的外部形象,即“外貌”,那么与之相对照,男性心灵中的阿尼玛与女性心灵中的阿尼姆斯可看作是个人的内部形象,即“内貌”。

  作为原型,阿尼玛是男性心目中的一个集体的女性形象。“阿尼玛是一个男子身上具有少量的女性特征或是女性基因。那是在男子身上既不呈现也不消失的东西,它始终存在于男子身上,起着使其女性化的作用。”荣格还说:“在男人的无意识当中,通过遗传方式留存了女人的一个集体形象,借助于此,他得以体会到女性的本质。”即是说,阿尼玛是从嵌在男人身上有机体上的初源处而遗传而来的因素,是他的所有祖先对女性经历所留下的一种印痕或原型,是女人打下的全部印象的一种积淀。所以阿尼玛是一个自然的原型,它总是预先存在于人的情绪、反应、冲动之中,存在于精神生活中自发的其它事件里。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正是由于存在于男人潜意识中的阿尼玛使我们在与女人接触时产生一些自然的生理或情绪反应吧。


       作为一种原型,阿尼玛是各种情感的混合体,它包含了属于女性的各种成分,是男人心灵中所有女性心理趋势的化身,比如模糊不清的感情和情绪,预感性,容易接受非理性的东西,对人身外貌爱的能力,对自然的感觉等。由此我们容易明白,阿尼玛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必定有其消极的一面。关于这个女性潜倾情结的不同表现方式,荣格指出阿尼玛有时候是一位优雅的女神,有时候是一位女妖、一位女魔,她变幻出各种形状使人迷醉其间,她用各种各样的诡计捉弄我们,唤起幸福和不幸的幻觉,唤起忧伤和爱的狂喜。阿尼玛在古代曾显形为女神和女巫,中世纪以降,这一女神形象被天国圣母所代替了。文学作品中,海妖、山林水泽的仙子、女魔便是阿尼玛化出的形象,她们迷惑了年轻的男子,吸走了他们身上的生命。

  阿尼玛一方面是无意识的人格化表象,同时它又是和无意识发生关联的机能,在古时候,女术士被借来探测神的意志,与上帝建立联系,这并非没有道理。阿尼玛作为男人与无意识之间的桥梁,可以作为心灵的救火梯或灵魂的向导,并且能够与创造的可能性和个性化的手段产生必要的联系。如同歌德在《浮士德》结尾处写下的:永恒之女性接引我们向上。从这一角度看,阿尼玛成为内心的向导,作为自我与自性间的中介人,她为个体深入内心世界开辟了一条道路。阿尼玛作为通向内心世界的向导和中介人,在文学中是不乏其例的。

  一段中世纪关于神秘的文字的一个阿尼玛式人物对自己的本质作了如下的说明:我是田野之花,幽谷百合,慈爱之母,恐惧之母,知识之母,和神圣希望之母。我是诸元之间的中介,使它们彼此和睦相处;我使热情变得冷却或者高昂,使干燥变得湿润或者反之,将坚硬变得柔软……。我是教士手中的法,预言里的话和智者的忠告。我掌握着生杀大权,万物全逃不出我的手心。

       阿尼玛只是一种原型,对于个体来说,只有与女人交往的过程中,其阿尼玛才得以显现和表达。或许是因为男人最早接触到的女性是自己的母亲这一缘故,母亲往往是男孩的阿尼玛的化身。比如说如果一个人的母亲对他有反面的影响,他的阿尼玛就经常表现出暴躁易怒的脾气,抑郁沮丧的情绪,优柔寡断,担惊受怕,神经过敏等阿尼玛的那些负面成分。如果母亲的影响基本上是正面的,那么其阿尼玛就被内化为自己“梦中情人”的形象。由此可见,具体到个人,不同男性的阿尼玛也是不同的。此外,男人还会把自己的阿尼玛形象投射到一个真正的女人身上。


       这个投影会把全部超自然的无意识特性赋予那个女人。正是因为阿尼玛的作用,才致使一位男子在初次见到一位女子就马上认定是“她”,由此坠入情网。此时的男子会感觉他与她关系一向很密切。为了她,他在外人看来简直是疯得不可救药。具有仙女般特质的女子对这种阿尼玛投影尤具吸引力,因为男人会为了一个绰约多姿而又飘忽不定的爱物奉献一切,并进而围绕着她交织起五光十色的空想和梦幻。此时,他会体验到极强烈的吸引力。当所投射的是阿尼玛的肯定方面时,她有着女神的魅力。但当所投射的是阿尼玛的否定方面时,她则有着女巫的魔力了。相信阿尼玛的否定方面的暗示的男人,会成为阿尼玛附体的人。

       小说《曼侬》中的男主人公就陷入了这种可怕的阿尼玛附体之中。阿尼玛的否定方面代替了男人的行动,并在这男人及其意识范围之间进行干扰,使男主人公为其所迷,而丧失掉理智。事实上,阿尼玛投影会严重地干扰男子的婚姻,造成所谓的“人的三角关系”及其伴生的麻烦。只有在阿尼玛作为一股内力被承认的情况下,才能给这样一出戏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无意识造成这种纽葛的秘密目的是迫使他发育,更多地融合进他的无意识个性,并把它带进他的现实生活,以促使其自身实体成熟,而不是陷入情感纽葛或幻念之中,而使得个性化进程陷入完全的停滞。只有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才能避开这类诱惑,从而才能发现这个作为内心存在的人物的实际意味,使阿尼玛还原成她最初的面目――“内在的女人”,通过她传达自性发出的信息。

  与之类似的,阿尼姆斯作为原型指女性心目中的一个集体的的男性形象。他也有着正反两面。如反面的阿尼姆斯在神话传说中扮演强盗和凶手,甚至还会以死神的面目出现。其正面能够代表事业心、勇气、真挚,从最高形式上讲,还有精神的深邃。女人通过他能够经历她文化和个人的客观局面的潜伏过程,还能找到她的道路,以达到关于生活的一种强化的精神态度。

  此外,阿尼姆斯一个无意识的见解,结果却可能是全部情感的一种奇怪的麻木和瘫痪。或者是几乎能导致一种万物皆空的深刻的不安全感。阿尼姆斯在女人的心灵深处悄声秘语:“你希望渺茫。何必还要去费劲?简直就没有值得去做的事情。生活就不会再向好的方面转机。”

  不幸得很,每当无意识的这些化身占据了我们的头脑就好像我镜自己正怀着这样的思想和感觉。自我与它们如出一辙,到了与它们难解难分,不能按它们的本来面目来看它们的地步,人就真正被来自无意识的这个人物所“左右”。只有在这种左右烟消云散之后,人才会惊觉到自己适才的言行与自己的真正思想和感觉恰恰相反――成了一个分异的心理因素的俘虏。

  对于个体来说,阿尼姆斯在女人与生活中的男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获得一个具体些的形象,而父亲由于是女孩最早接触到的男性,而常常成为女孩的阿尼姆斯的化身。阿尼姆斯基本上是受了女子的父亲的影响而成形。父亲把不可争议的,雄辩地“真实的”信念的特殊色彩赋予他女儿的阿尼姆斯――一些从未确实反映出该女人本人真正情况的信念。这种影响可能是负面的,也可能是正面的。如果父亲的影响基本上是正面的,那么其阿尼姆斯就被内化为自己“白马王子”的形象。由此知,不同女性的阿尼姆斯也是不同的。


       此外,女人可能把阿尼姆斯投射到一个或某几个男人身上,这将引发出与前面男人面对阿尼玛时类似的困境。阿尼姆斯会诱惑女人脱离一切人类的关系,特别是脱离一切同真正的男人的交往。他好比是一个虚幻思想织成的茧,里面尽是一些事情“应该是”怎么个样子的愿望和判断,将女人从生活的现实中割裂出去。如果摆脱这一陷阱,阿尼姆斯就可能转变成一个无价的内心伙伴,赋予她进取心,勇气、客观性和精神的智慧等男性品性,他会给女人以精神上的刚毅,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暗中援助,补偿了她外表的软弱。处在最高发展形式的阿尼姆斯有时能把女人的思维与她的时代精神进化联在一起,从而能使她在接受新异的、有创建性的思想的能力方面甚至超过男人。于是女性得以通过创造性活动与自性沟通。

  此外,阿尼玛与阿尼姆斯还通常要从补偿的观点来看待。如荣格就经常把阿尼玛放在与人格面具的补偿关系上来理解。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655

帖子

6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62
QQ
沙发
发表于 2014-6-11 12:0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荣格  {:soso_e136:}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250

帖子

25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4
QQ
板凳
发表于 2014-7-7 16:26: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虹口区
很经典的面具嘛~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