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89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热点] 情绪问题累积到下一代,如何自我觉察?

[复制链接]

89

主题

208

帖子

246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3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10:0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当下一代有所改变的时候,上一代也会跟着改变。所以排列不是改变这一代人这么简单,好几代人都可能跟着改变,这就是排列的威力所在!

问题是,下一代再下一代呢?一样的情绪模式或相处模式会传递下来。那么,排列在做什么?排列做到的就是觉察这些情绪模式,然后通过面对真相,通过疗愈,把这些模式打破,让自己和下一代可以有不一样的选择。

当然,这些道理说起来很容易,最重要还是要去觉察,觉察我们内心深处的情绪反应机制,觉察这些情绪模式是如何通过代代相传来影响和塑造我们现在的生活。


延迟享乐 导致情绪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有问题?从我们要求情绪延迟开始。


美国做过一个实验,一群三岁的小孩集中在一个教室里,每人面前放一块蛋糕。老师说,我现在出去五分钟,五分钟后回来,如果你还没有吃这块蛋糕,你就有两块蛋糕吃。结果,有三分之二的孩子选择马上就吃掉这块蛋糕,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选择忍了五分钟之后,得到两块蛋糕吃。

18年以后,当年那三分之一能忍住五分钟不吃蛋糕的孩子,他们学业成绩比那些选择立刻吃蛋糕的孩子,平均高30%。为什么会这样?


你可以说这些小孩子比较有耐力,比较有眼光,比较能吃苦。因为整个社会所持有的价值观是要我们“延迟快乐”,先受苦再享乐。


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中国人都很熟悉。这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所以孩子在这种氛围内长大,就学会了压抑自己。


例如一个学生回家后,按照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要先学习,学习到一定程度,再出去玩。而有的孩子呢,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到最后已经不会玩了。我有个朋友,孩子十岁大,学习五种特长,星期一学钢琴,星期二学数学,星期三学诗歌,星期四学外语,星期五学《弟子规》。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一个不会玩儿的孩子,一个习惯了延迟快乐的孩子,一个学会了压抑自己的孩子,他长大之后,即便有了成功的事业,受人尊敬,可是他的内心会快乐吗?很难讲。


负面情绪的累积

问题出来了,如果正面情绪延迟之后,可以被表达,可以得到满足。那负面情绪怎么办?这一刻,你很愤怒,你很伤心,但是你压抑下来,说你现在不能愤怒,不能伤心,你迟些再愤怒,下次再伤心。负面情绪延迟了。问题是,负面情绪被延迟之后,很难再表达出来了。


比如2岁的时候,你要撒泡尿,爸爸不让你撒,让你憋着;好了,有个负面情绪,没表达,没解决。8岁的时候,你要去玩,爸爸不让你玩,让你写作业,不准玩;好了,又有个负面情绪,没表达,没解决。到了18岁,你要上大学,想选专业A,爸爸不同意,非要你读专业B,你妥协了;好了,有个负面情绪,没表达,没解决。到了28岁,你爱上一个女孩子,结果她说,我不爱你。好了,人的情绪是有极限的,当你层层的负面情绪都无法表达,都无法解决,都累积下来、压抑下来之后,会发生啥事?一件很小的事,就有可能让这个人“火山爆发”,情绪失控。


三种应对  负面情绪的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在家庭系统排列中有一个现象,如果一个人累积了这么多负面情绪无法表达,当她/他有了孩子以后,这些无法表达的情绪,很多时候会在她/他的孩子身上出现,而孩子并不知道自己为何这么伤心、这么愤怒。


比如一对男女相爱了,结婚了。生活在一起才知道,哦,原来他不是我想象的那个样子,她也不是我想象的那个样子。怎么办?开始有摩擦,开始吵架。又或者,外因出现了,比如有了第三者,两者关系自然开始疏远。还有可能一起经历过一些生死离合大事,比如文化大革命、中国历史上那些**,尽管生死离合大事的内容可能不一样,内在产生的负面情绪却很接近。


人和动物一样,在遇到危机、危险、伤害,尤其是遇到威胁生命的事情时,会产生三种反应:


第一,能够对抗就对抗。对抗产生的情绪叫“愤怒”。
第二,对抗不了就逃走,不去面对。逃避产生的情绪叫“恐惧”。
第三,既打不过又逃不掉,“麻木”就出现了,把身体感觉全部关闭掉。

第三种情况比较极端,当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人往往会把自己麻木掉。比如四川大地震之后,你去看很多人的表情,麻木的,有没有痛苦?没痛苦,麻木掉了。我碰到一个妇女主任,在废墟里连挖了三天,十个手指甲全挖掉了。问她,有感觉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当人遭遇了极大的伤痛,或者人为了要做一些事情时,是需要也可以把自己的感觉全部麻木掉的。


情绪在家庭里传递

当一对夫妻生活在一起,或者两人小时候的情绪被带起,或者外来因素导致的情绪被带起,不管怎么样,愤怒出现了,两人开始吵架;恐惧出现了,两人开始逃避,互不理睬;麻木出现,两人虽然住在一起,却好像陌生人一样,你在外头有情人,我在外面有伴侣,有没有对方都可以,彼此没感觉。


试想一下,如果他们有孩子会怎样?孩子学到了什么?父母吵架,他/她学到吵架;父母逃避,他/她学到逃避;父母没感觉,他/她也学到没感觉,跟谁好像都没有连结。


父母在家庭中呈现的关系模式,统统被孩子学到了手;再加从上代、上上代、甚至好几代以前传下来的那些负面情绪,累积在一起,想想看,当这个孩子长大以后,有了伴侣,他/她会怎么办?彼此很愉悦的分享?彼此很亲密的相处?打开心胸,让爱的流动?心连心,水乳合一?还是对抗、逃避、没感觉,被负面情绪压得抬不起头来?


每人都有情绪的表达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模式,问题是,有些情绪和模式不是他/她自己想要的,而是他/她潜意识里带来的。你意识想对他/她好,意识上很爱他/她,意识上想跟他/她接近,可是潜意识里的负面模式会让你表现出另外一套东西来。

家排如何进行自我觉察?

两个孩子

问:我是做婚恋咨询的,我发现有时候父母吵架或者关系出现了问题,孩子会通过生病、哭闹、不上学等方式来拉近父母。这时候孩子的表现还会有负面情绪吗?


答:有的。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孩子是两个孩子,不是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是“有需要的孩子”,例如他/她生病了,需要父母的照顾,这是有需要的孩子;另外一个孩子是“无条件付出的孩子”,因为自己的生命来自父母,所以孩子的潜意识对父母有着无条件的爱。当父母之间产生问题的时候,孩子很可能用自己生病、不开心、失学甚至自毁的方式来牵着父母,拉住父母。但这并不代表,“有需要的孩子”这一面不需要理会。事实上,如果孩子有需要,而父母不理会、漠视甚至拒绝,孩子会有被伤害的感觉。


你做婚恋咨询也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说,我的父母很伤害我……这时候,他没有看到自己为父母付出的那一面;或者,孩子说,我完全是在为父母付出……这时候,他并没有看到自己需要父母的那一面。


遇到伴侣 就是投射的开始


问:在您刚说的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会不会他长大后,遇到自己的伴侣,不把这些负面的情绪投射出去?


答:你遇到伴侣就是投射的开始。男女之间的第一个爱,永远是投射开始。“啊,他/她就是我想象中完美的伴侣……“结婚之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排列会呈现出两人的心理关系,而这个呈现不需要语言。有些心理访谈节目,夫妻俩带个面罩,然后跟一个心理咨询师讲一大堆故事,对方如何如何……大家根据这些故事,分析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


不用语言  直接呈现


排列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排列用两个代表直观呈现这对夫妻的问题。不用说一句话,只要花一秒钟,甚至十分之一秒,你就知道两人的关系怎么样。怎么呈现?只需要看三个东西:


第一、代表的距离、角度、方向。
第二、代表的肢体语言
第三、代表的眼神。

从这三点,你可以直观的看到,两人的关系是和谐的、还是冲突的,是温暖的,还是冷漠的;是有爱流动的,还是封闭的;都一目了然。


由此看来,从上一代传下来的以及从原生家庭里学到的这些情感模式,很大程度会在下一代的家庭里复制。如果上一代的相处模式是不健康的,下一代会有很健康的相处模式吗?很多时候,下一代跟上一代的模式会非常接近。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61

帖子

6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03
QQ
板凳
发表于 2016-11-24 15:50: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西赣州
学习了,谢谢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0

帖子

13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9
QQ
5#
发表于 2016-12-22 12:30: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巴音郭楞州库尔勒
我觉得只有先觉察情绪,才能调整情绪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