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正念与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浪潮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本营营主    时间: 2014-9-10 13:12
标题: 正念与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浪潮
[attach]2735[/attach]

[attach]2736[/attach]

内容简介:
       《正念与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浪潮》不仅有助于提高专业心理治疗师处理疑难个案的能力与信心,而且也有助于提高非专业人士对自身内心体验的觉察与接受,进而发展更灵活、更多样的与自身内在价值观相一致的适应行为。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浪潮超越了传统认知-行为主义的范畴,创造性地运用正念、接受、冥想、认知离解等技术。它与传统认知-行为治疗最大的不同在于:强调聚焦当下并全盘接受当下体验;鼓励来访者采取积极灵活的行动,改变生活中可以改变的领域;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并过一种与自身内在价值观相一致的生活。这种行为接受与改变之间平衡的理念不仅有助于我们的来访者缓解其心理痛苦,而且更适合我们所有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个体解决自身的心理难题。

名人推荐:
        西方心理学界对佛教的了解与合作己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佛学与心理治疗丛书”,正是西方心理学界将佛学运用于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成果,代表他们运用佛法认识人类心灵、解决心理问题的宝贵经验,是古老东方智慧与现代西方文明的结合,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角和启迪——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 济群

      “佛学与心理治疗”,既可看作是学术的主题,本身也是社会的需要,其中还蕴含着文化心灵的涌现毫无疑问,我们和我们的社会需要心理学,需要一种有哲学的深度、有宗教的高度、有文化的传承、有社会的责任、有专业的能力,同时富有心灵境界的心珲学这种心珲学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不可能只是西方的传入,而有司能产生于佛教与心理治疗的结合——复旦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长 申荷永

摘读一隅:
        最早和心理学结缘,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为讲授唯识的关系,翻阅了一些心理学相关著述。当时就感到,佛法与心理学有不少相通之处,适当运用心理学的概念,有助于现代人更好地理解并接受唯识思想,同时,还可作为教外人士接触佛法的方便之道。尤其在那个年代,人们对佛教暌违已久,误解重重。在多数人心目中,佛教所代表的无非是迷信,是古老而不合时宜的;而心理学所代表的则是科学,是崭新而契合潮流的。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下,以心理学作为桥梁,可使佛法具有时代感与亲和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是由心理学走入佛门,往往更关注对佛法的实际运用,关注怎样以此解决自身问题,这恰与佛陀说法设教的本怀相应。佛陀从修行到证道,从说法到度众,并不是为了创立某种学说或理论,他所关注的核心始终是人生的大事,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自己,明心见性,最终离苦得乐。所以,佛教与心理学的结合,比之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学科有更多的共同点,可以说,这是一项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结合。

       佛法为心性之学,和心理学一样,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目标。当然,两者对心理问题的定义并不一致。心理学所解决的,主要是异常的心理问题。换言之,只是对某些异于常人的言行和病态心理进行纠正。所以,治愈标准只是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一个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的人。至于人类共有的无明、我执、贪嗔痴等心理隐患,并不在其解决之列。事实上,在我们的观念中,早已将这些问题赋予了合法地位。



作者: 司马如花    时间: 2014-9-11 10:41
佛法为心性之学,和心理学一样,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目标。
作者: 曼陀罗    时间: 2014-9-13 13:03
佛教心理学哇?
作者: 曹志伟    时间: 2015-1-20 09:30
好书啊,
作者: tianyacao    时间: 2015-1-21 15:07
很喜欢正念的理论
作者: 大本营营主    时间: 2015-1-21 16:09
tianyacao 发表于 2015-1-21 15:07
很喜欢正念的理论


作者: xlyb    时间: 2015-2-5 17:09
谢谢分享
作者: xlyb    时间: 2015-2-5 17:09
好好学习
作者: xlyb    时间: 2015-2-5 17:10
多研习!
作者: amybly    时间: 2016-1-12 14:57
很好的书,谢谢分享!
作者: yinlois    时间: 2016-1-12 16:11
快乐分享也是一种正念
作者: haw66906    时间: 2016-1-13 07:02
好书值得分享!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