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赤裸的恐惧——《完美陌生人》 [打印本页]

作者: 青禾    时间: 2018-4-26 10:05
标题: 赤裸的恐惧——《完美陌生人》

这才是一部真正意义的恐怖片。
真实的带入,此起彼伏......
人性的检测,关系的拉扯,信任与猜疑,忠诚与背叛,控制与反抗,隐藏与窥探.....7个主人公(三对半伴侣),一次晚餐,一个游戏,一场血淋淋的大战。女主人提议,单纯、坦荡的少妇响应,人人心怀鬼胎,为掩盖心虚“主动”参与。这本是一个玩笑的提议,也是因为玩笑,各个含糊其辞、心存侥幸。没人拒绝,也不敢拒绝,拒绝就是隐瞒,故默不作声或故作姿态,硬着头皮,玩下去。多么悲壮的心态,看似内心坦荡,看似关系融洽,看似彼此信任,事实呢?
搞笑的是我们都会隐藏自己的秘密,却抑制不住窥探他人隐私的好奇心。
之所以游戏惊险,不是因为隐藏了秘密,而是心底的猜忌。在爱情中,猜疑心尤为常见,也是因为爱情本身的排他性。疑心一起,便**始了一个循环论证的往复。对于他人的猜疑,总是会得到各种冠冕堂皇的“证实”。主观上以“我觉得”假定别人“如何如何”,然后选择关注与假设有关的信息,然后拼凑、粘合信息,“多向反馈”“循环证实”来证实原先的假定。
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的第一阶段就是信任对不信任,其形成与早期关系有关,若满足及时获得,就会形成信任感这一心理品质。可能,猜疑也是一种自我防御——投射,将自己的出轨、不忠投射到他人身上,以消除内心的负罪感。正所谓,因为我们自己是猥琐的人,我们才会觉得对方猥琐。猜疑,是攻击性的表达。
游戏中,随处可见的猜疑。新婚妻子与丈夫、七年之痒的夫妻、有教育问题的整形医生与心理**师。游戏只是放大了他们的反应,可以让他们以公然的方式加以验证。若没有这场游戏,也会在其他地方上演。
弗洛伊德的观点,对别人隐私的窥探欲,来自于童年,来自对自己身世和来历的好奇心。
关于窥探隐私的心理形成,可能是:好奇心?获取关注,也是源于我知你不知的炫耀。自我保护?打探别人的隐私以保护自己。在自己的隐私受到威胁时用以威胁他人,同时也是借鉴别人的过错来完善自己。控制?根本意义是安全感,使自己有所有依靠。归根到底也是攻击性的表现。通过窥视掌握信息,获得主动权。
    苏晓波曾说:“只要人格还没有成熟,人就还会热衷于窥探别人的隐私;只要还有欲望被深深压抑的人,就会有人挖空心思地揭露别人隐私,借着别人的隐私,宣泄自身的欲望;只要人性还存在着缺陷,窥探隐私的喜好,就永远不会结束。”
我们越发看重个人隐私保护,划定自我的边界。然后呢?
个体化的发展也加剧了我们的窥探欲望。总会不经意间暗自嘀咕:他人是否与我有相同遭遇,伴侣有没有背叛我,朋友有没有撒谎..... 剧中人如此,生活中你我更是。猜忌与窥探一体两面,连环发生,源自对关系的不信任,对自己的不信任,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是攻击性的表达。


作者: 凡尘荼靡    时间: 2018-4-26 21:10
谢谢分享
作者: 小苹果树    时间: 2018-4-27 10:32
谢谢分享。最好分享一下可以观看的链接。
正所谓,因为我们自己是猥琐的人,我们才会觉得对方猥琐。猜疑,是攻击性的表达。
作者: 水松    时间: 2018-4-28 09:07
谢谢分享,看影评好像挺有意思的
作者: 何小伊    时间: 2018-5-3 19:08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