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食物瘾君子—经历并战胜贪食症 凯瑟琳.艾尔薇 [打印本页]

作者: Elena    时间: 2016-8-19 14:30
标题: 食物瘾君子—经历并战胜贪食症 凯瑟琳.艾尔薇
[attach]12488[/attach]

今天,贪食症已被认为是一种瘾症,其依赖性类似吸毒或酗酒。据西方有关部门统计,贪食症触及3% 到 6% 的人群,主要是青春期少女及成年女性。

这个病理现象长期被医疗界当作小毛病,认为只需调整饮食习惯并唤起意志的力量,没有得到精神分析和心理学家的特别关注。

直到最近,饮食行为调整的失败才让贪食症与吸毒或酗酒的相似性得以确认。

同样也是近期,一些知名患者(简·芳达,马龙·白兰度,玛莉莲·梦露,迈克·杰克逊,黛安娜王妃,猫王,Lady Gaga, Amy Winehouse等等)勇于说出,或媒体替他们说出,他们可以吃下海量食物, 吞食和呕吐交替,有些人 甚至直到每天发作20次。

一开始被误认为不良饮食习惯的食物强迫症,实际上是一种更深的痛苦,需要另一种针对人格的治疗方法。
本书作者曾是贪食症患者,她在上世纪80年代 就预见了对贪食症的重新认识,写出了本书。


在成为心理学家之前,我和食物也纠缠了15年之久,我的生活就是地狱:我需要成天无休止地吃,即使一点不饿。

我做了很多努力来尝试控制自己,但都失败了。当我开始接受针对人格的心理治疗时,无需意志的努力,我对食物的瘾症令人吃惊地消失了。首先是精神分析帮助我消除了负罪感,然后是团体让我学会了真实地交流,毫不假装却又带着温柔。慢慢地,我发现我的焦虑和害怕减少了,食物上瘾症也消失了。

成为心理学家以后,我自创了一种疗法:不谈论食物,而是针对害怕、做自己或不做自己的感觉进行工作。慢慢地,与我之前的经历一样,随着害怕和焦虑的减少,来访者们的食物上瘾症也消失了。

我希望这充满着真实纪录的书(我自己和我的来访者们的经历)将帮助您理解食物上瘾症的秘密,以便于您也能够让它不再是一个噩梦。

译后记 黄雪

2009年,第一次在巴黎读到这本书时,便决定一定要翻译成中文:我从未见过用中文书写的、对这种隐秘痛苦如此详细的纪录和解读。

是的,隐秘的痛苦:埋于心,隐于世,不见天日——贪食症患者的行为和内心,都如此。在光照耀不到的地方,痛苦自然滋生。把痛苦说出来,见到阳光,看到同样受苦的人,得知已经治愈的人……即使痛依然在,希望却已诞生。

接下来的翻译出版看似漫长,实则顺利。机缘巧合,结识了作者,并在2013年初稿完成后,和作者逐一核对全书的翻译,删减和更新了书的部分内容(书的原版第一版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作者一直强调使用口语化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生硬的书面语:因为书里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内心的真实表达。对个别重要的关键词语,她还特意问我中文的发音,然后从声音去判断是否有足够的表达力。不过恐怕我的翻译水平最终还是没能真正实现流利的口语化表达,比如题目,法语原文是les toxicos de la bouffe, toxicos是口语的“吸毒者”,bouffe是“吃的”,“吃的吸毒者”,貌似中文不太通顺,最终还是翻译成了比较书面化的“食物瘾君子”。大家如果还有更好的主意,欢迎告诉我。

同济大学的刘翠莲老师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张俊玲老师为本书的顺利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从选题到封面设计到推广,我们在三人组的微信群里进行过许多讨论。谢谢两位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如此关心这本小书的出版。谢谢同济大学的居飞老师辛苦校对并为此书写序,还有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的孟馥教授结合实际工作写下的序言。谢谢为此书出版印刷推广工作的老师们,还有作为我的第一批读者,为我提供宝贵意见的亲友们。

今年春天,译本已经基本确定下来。我收到作者的一封邮件,她转发了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法国姑娘给她写的求助信。我手头正好还有一本法语版的《食物瘾君子》,于是她建议送给这位姑娘 。

见面前我就感觉到这姑娘十分有修养,处处为我着想。我们约好在我家附近的咖啡店碰头。果然是温柔漂亮的姑娘,略微腼腆,眼睛像一湖清澈的水。

我们随便聊了聊。我没觉得她和其他二十几岁的法国姑娘有什么不同。名牌大学毕业,爱好文学最终学了商科,对中国感兴趣于是借实习来了上海,学了中文,交了中国男朋友,于是留在上海工作。言谈举止十分得体,实现了理想还收获了爱情。

我由衷地对她说“您真的是一位很好的姑娘”。她突然愣住了,垂下眼睑,片刻沉默后我发现她眼睛发红,似乎努力忍住不让眼泪掉下来。然后她问我“您真的这样认为?” 这一刻,我也掉下泪来。是什么让一个如此美好的姑娘认为自己不美好呢?人的心理现实和外在现实之间有着如此的鸿沟?

几天后,我再次收到她的邮件:“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法语版的《食物瘾君子》,屡次在书中认出自己。我仿佛明白了一些道理,尽管痛苦依旧在,我总算看到了一点点曙光”。

这也是我翻译此书的初衷,希望中文版的《食物瘾君子》也能给痛苦的人们带来一点思考、理解和希望。

2015.08.23于上海


作者: 盛夏的果实    时间: 2016-8-19 17:41
好书实在太多,谢谢老师分享:)
作者: 凡尘荼靡    时间: 2016-8-23 18:38
谢谢分享
作者: 初夏微量zz    时间: 2016-12-1 09:00
多谢分享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