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6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我尊重: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二)

[复制链接]

196

主题

309

帖子

102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23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14:3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本帖最后由 wanwan412 于 2014-4-17 14:41 编辑



自我尊重: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二)



二、自我尊重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我尊重不但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和固有力量,更是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既包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得到赏识、关心、重视、赞许、支持、拥护和高度评价等;也包括个人对自己的尊重,如希望自己有尊严、有实力、有成就、有能力和有价等。Greenberg.J(1992)等人认为,人的自我尊重需要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是与其所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的,积极的环境影响能增进入的自我尊重,消极的环境影响则会对人产生伤害,并降低人的自我尊重,使人产生恐惧感。

       虽然自我尊重需要从起源上看是人的一种内在的潜能或固有力量,但决定这种力量得到施展的主要因素是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这种力量越具有适宜的教育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就越能“爆发”出强而持久的力量,这种力量就越会成为推动人去积极地从事某种活动的“驱动力”。

       就学校教育而言,如果学生这种固有的学习力量遇到了以真诚、关怀和理解态度对待学生的老师,例如,老师关注与尊重每位学生的情趣、需要与尊严,从来不惩罚、训斥学生,不用指责、挖苦的语言与学生说话等,就会使学生在课堂中如休春风,他们的学习欲望就会被燃烧起来。可是在以往的教育中,当学生的这种原本力量向外“爆发”时,遭到冷遇的时候也是常有的,如学生被老师挖苦、体罚与不合理地指责、批评等,这些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而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尊心,就会变得缺乏理性、无视现实、固执、害怕新生事物、不适当地硕从、叛逆或防备、盲从或武断、害怕或敌视他人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由想象中的失败者,变成真正的失败者。

       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力、行为的价值和应对环境的挑战等三方面因素对自我尊重的形成具有根本性影响。

       人的能力是自我尊重的基础。在人的自我尊重形成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个认知能力低的学生很难完成学业,由此会降低他的自我尊重与自我评价。在学校中,那些能力差的学生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极易产生自卑、自责或自弃等心理体验。这表明人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成功。而成功又关系到自我尊重。因为人的能力越强,其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就越大,其生存的价值也就越能显现出来;人的价值越高,其自我尊重感也就越强。反之亦然。

       人的行为价值对自我尊重的获得与丧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他人与社会称赞、产生好感或愿意接受的标尺,即主观知觉判断。该判断有两大特点:一是外向性,即人的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及他人评价的影响与制约。

       当人在现实社会受到能力要求与价值评价时,能积极正确地认识自我、管理自我与控制自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它不仅要求人能对自我做出公正的判断与评价,而且要求对自我进行合理的解释与说明。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