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4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题学生”的误读 下

[复制链接]

242

主题

527

帖子

53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5 10:4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职校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最初一般是来自学业习得性无助,不过这种消极心理会扩散,从学习情境扩散到其他情境,弥漫到整个心理和行为方面。”在崔景贵看来,一些职校学生之所以会行为失控偏激,正是由于他们心里的这种“无助感”,使他们强烈希望得到别人关注,因而从相反方向顽强地表现自己非主流、另类化的存在。

       习得性无助成因比较复杂,课题组也尝试着进行了一些归纳。一是消极的教育管理方式。部分职校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在小学、初中就淡出了教师的关注视野,这些师源性心理伤害,会让他们变得自卑无助。二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职业学校班级授课采取“着眼中间、兼顾两头、减少差异”的“齐步走”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得学习困难学生成为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制造出的“失败者”。正是缺乏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导致学习兴趣低下、没有动力。三是片面的社会评价。在应试教育环境下,职业学校学生承受了更多来自教师和家长的指责,使得他们经常性处于一种压抑郁闷的状态。四是过多的学业失败经历,使一些学生一蹶不振,形成“我没出息,我特别笨”等自我评价。五是不当的学习归因倾向。习得性无助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一个人的归因方式。可以发现,职校学生大多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做外部因素和能力差归因,以逃避责任、维护自尊,尤其当失败原因是自己本可以控制的因素时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在学业失败状态的长期积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及家长不恰当评价方式和自身不合理的归因倾向的共同作用下,一种持续抑郁的消极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就会出现,最终导致职校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

     “职校学生是个性独立自主、自我意识较强的青年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心理断乳和人格再构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才更需要教师们了解‘需求’,认清‘问题’所在,帮助他们建构以自信、失望、乐观和韧性为核心的心理资本,引导其幸福成长。"崔景贵建议。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