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3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热点] 学霸带出的心理隐忧 上

[复制链接]

439

主题

925

帖子

9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10:2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喵呜 于 2015-5-7 10:24 编辑

       前不久,一位来自大西北的双料博士后终于回国了。但她不是衣锦还乡,而是被两个高壮的美国警察押解遣返。这个30多岁的女子已经完全是一个老太太模样,没有行李,随身的只有一盒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物。她告诉边检民警: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

       据民警调查,该女子虽然学业很成功,但在工作环境中却屡遭碰壁。后来无家可归的她被警察发现了。蹲了几个月的监狱,然后被送上回国的航班。

       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后,都为这个学霸感到惋惜难过。也有很多人感慨:这个孩子就是学习学傻了,或者认为上学就是她患精神疾病的罪魁祸首,还有人提起一个说法:天才和“疯子”只有一步之遥。

       该女子是否真正患有精神疾病,目前信息尚不充足,不能仅根据一盒药物就简单地判定她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她的很多行为表现,都不支持她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至少不是一个社会功能良好的人。当然,不止这个女子,现在国外留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的情况,在精神科门诊已经屡见不鲜。

       那么,上学会不会导致心理疾病呢?得病和天才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学习本身不会导致心理疾病

       对大多数人而言,学习是件辛苦的事。在面临考试的时候会带来压力,有的人会为此焦虑、失眠、记忆力减退。在经验上,给人的一种错觉就是,学习压力既然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那么压力大了就会影响人的精神健康。

       其实,学习本身是一种脑力劳动,一般并不构成严重心理压力。但对成绩的强烈期望,对荣誉的过度追求,倒可能会带来明显的心理压力。而一个人在学习上求胜的动机越强,那么感受的压力也就越大。但学习成绩却未必随压力的增加而增长。有研究显示,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往往带来最佳的学习效果。此后,压力越大,成绩反而越糟。一些求胜心切的学子往往因此而兵败考场,壮志难酬。

       考试失利了,失落、痛苦在所难免,但很少有人为此而发病。即便是之后真的发病了,考试失利充其量只能算是诱因,而不是原因。诱因,是疾病发生的导火索,是被扣动的扳机。而发病原因则与疾病有因果关系。即有病因,必然发病。显然,考试失利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发病。

       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搞清楚。但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生物学因素很明显,绝大多数患者的发病是没有诱因的,而是生物学素质在起主要作用。就是说,不论患者是否遇到诱因,只要具备这样的生物学基础,发病的风险就会比一般人高很多。很多名校的大学生一旦患上精神分裂症,就被认为是学业压力造成的,实在是一种误解。学业甚至连诱因都算不上。

       当然,除了学习动机过强,其他对待学习的不恰当态度对心理健康也是不利的。很多家长觉得只要孩子学习好,别的能力都无所谓,比如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独立生存,如何经营自己等等。只要学习好了就一美遮百丑。这些误区虽然不至于导致心理疾病,却影响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不少追求成绩的家长培养了高分低能的孩子。结果一旦离开学校,他们也会发现,自己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这些孩子未来的人生虽然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成功,但却以某些方面能力的缺失为代价,其人生也是不完满的。在遇到挑战的时候,那些没有发展起来的短板,就可能会带来麻烦,甚至盖过学业的优势。现在有些大学生毕业之后,发现自己很多能力都不具备,又不敢走出家门,只好做“啃老族”。这就是过于重视成绩的恶果。

       天才,未必都有病

       天才,心理疾病,二者的关系也一直众说纷纭。一些伴有精神残疾的天才,将这两种落差极大的素质集中在一个个体上,因而格外引人注目。比如患有唐氏综合征却又是指挥家的舟舟,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中心算能力惊人的“中国雨人”周玮,等等。对此,很多人的感受是:上帝为他们关上了一扇门,却又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

       据英国报道,著名精神病学专家弗茨拉德教授研究后指出,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康德以及英国大文豪奥威尔、作家安徒生、巴尔扎克,诗人拜伦、雪莱、普希金、罗伯特等在文史领域曾经独领风骚的大师,在生前大都患有抑郁或精神分裂症。而疾病在导致他们行为怪异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潜能。

       另有媒体报道,英国心理学家波斯特博士用现代精神病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人类近代300位著名人物后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政治家中占17%的人有明显精神病特征,如希特勒、林肯、拿破仑;科学家中占18%,如高尔登、门德耳、安培、哥白尼、法拉第;思想家中占26%,如罗素、卢梭、叔本华;作曲家中占31%,如瓦格纳、普契尼、舒曼;画家中占37%,如凡高、毕加索;小说家和诗人中占的比例最大,竟达46%,如福克纳、普鲁斯特、劳伦斯、莱蒙托夫等等。

       上面这些研究似乎告诉人,精神疾病和天才似乎真的只有一步之遥。但看似相差毫厘,实际却相去千里。上面这些著名的外国天才奇才,其中真正发病的几乎都没有得到证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数据,很有可能和所用的研究工具或研究方法有关。比如使用一些人格测量方面的工具,同样是测出了一个高分,对于病人而言就是症状的体现;对于天才来说,则是一种突出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成就了这些天才,但不能作为天才“有病”的证据。这一点就像运动员,其某些生理指标按照通常的标准就是不正常的,但作为运动员本身,这恰恰是运动功能超强的表现。

       另外,尽管上述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等各个领域都有一定比例的人具备所谓的精神病特征,但相对还是小众。所以,尚不能将天才和精神病绑定起来看待。当然,每种精神疾病都有一定的发生率,天才虽然天赋异禀,但也没有豁免的特权,所以有个把天才患有精神疾病似乎不足为怪。只是这种违和的现象会更加引人注意而已。

       但需要注意的是,还真有种心理疾病和高智商有一定的关系,就是双相情感障碍。该心理疾病简言之就是抑郁和躁狂的交替发作,相对多见于一些早慧的学生。该疾病起病年龄早,一些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患该疾病的比例相对多见,可谓天妒英才。二者之间的关系虽然尚未完全阐明,但已经有一套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