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6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问题学生心理分析

[复制链接]

860

主题

214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9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13:4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虹口区
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差,品德行为也差的学生,这就是所谓的"双差生",我们称他们为问题学生。在一个群体中能力和水平的发展是不会平衡的,无论是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还是学业成绩,必然存在优劣、高低之分。所以说问题学生有存在的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应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成因,并以相应的对策进行矫治,帮助教育他们,关心爱护他们,实施全人性化教育,激发这些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确定自我位置,正确认识自我,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问题学生的共同特点是跟不上班集体的整体要求,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并因此引发出平时表现不好。实践证明,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概括起来,问题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心理成因:

一、自卑心理
问题学生或因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位置或曾犯过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他们在班里,在家里总感到抬不起头,老是不如别人,总爱把自己的弱点与其它同学的优点对比,心里失去平衡、心态消极,在学习、处事方面不能放开,造成学习效率低。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认可和重视,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受到挫伤,产生恶性循环。为了寻找心理满足,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他们就设法在另一方面表现自己。我们常常看到,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学习没有兴趣效率低,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不能进入状态,在课堂上精神萎靡,神情呆滞。但是他们对偶像、歌星、球星等却表现出异乎平常的热情,经常关注与谈论。在与同学的交往上,经常表现在对发型、服饰等方面的追求上,以此来体现自我的价值和存在,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二、戒备心理
问题学生由于多次的失败,屡遭挫折,有时做了好事,学习成绩有了进步,没有得以应有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感到老师不关心自己,认为自己在班里是多余的人。一旦出现误差,又极其容易受到批评、训斥。他们感到表扬、奖励没有自己的份,只有挨批受罚才是自己唯一的专利。不管自己怎样努力和上进也是枉然。所以对老师经常处于猜疑、怨恨的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他们从心眼里听不进,也不想听老师正确的教育,整天躲躲藏藏,有意回避躲闪老师,或者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当作没听见,或者当面答应得很好,过后却还是老样子。

三、逆反心理
教育者对问题学生靠权威压服,或靠体罚、变相体罚等,都会造成学生的畏惧、恐慌和防卫等不正常心态的形成,诱发导致学生反权威、反说教的逆反心理,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情疏远,甚至产生对抗和敌意。老师要求做的事,他们偏偏不做,即使强迫做了也做不好,而老师要求不做的,他们反而积极去做。

以上这些心理障碍,严重阻碍着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就要认真研究矫正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和对策。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和对策。

一、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学生的生活条件,环境是复杂的,形成问题学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为此,教师必须科学、准确、全面的分析,把握不健康心理的病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转化、矫治的效果。例如,学生的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有的是来自生理身体方面的,有的来自智力方面的,有的来自家庭方面的,还有的是来自教育方面的。教师在矫治时,首先应当分析查明原因,分清类型,抓住不同的特点和规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节和矫正,才能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矫治问题学生自卑心理时,老师应当深入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差生的心理需求,适当考验,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忍受旷日持久的考验。用榜样的力量树立差生的自信心,创造宽松和谐的班级体,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不安、烦恼、孤独等情感得到淡化或抑制。同时还要多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密切配合、团结协助,使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变自责为自信,变自卑为自尊,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启发他们扬长避短、积极进步、勇敢地面对人生。

二、爱字当头,以诚相待
教育的关键是爱字当头,没有教师的爱,就没有教育,也就没有差生的转化。爱是一种巨大的改造力量,爱能使坚冰化水,顽石变玉。教师只有爱字当头,诚心相待学生,掌握差生自尊心强而又得不到尊重的心理矛盾,用体贴与爱抚的态度对待差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彼此尊重、相互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鸿沟完全可以填平,问题学生戒备性的心理障碍也是完全可以矫治和清除的。

三、发现闪光,激励学生
问题学生的心理,思想中并不完全都是消极的因素,也有积极的因素,即闪光点。如果教师能透过消极因素的迷雾,善于捕捉发现差生的闪光点,点燃他们心灵中的星星之火,星火燎原之势势必形成,必将驱散消极因素的迷雾,现出他们金子般的耀眼光华。对于问题学生贯彻多表扬少批评,多赞许少指责的原则,对他们小小的进步,点点的成功,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会以内心体会到进步的高兴和成功的喜悦,进而充满希望和信心,扬起学习和生活的风帆,逆反心理就会得到转化和矫治。

四、培养动机,激发兴趣
由于问题学生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语言等智能水平低于同班学生,学习上经常处于落后地位,虽然极大的努力,也无法赶上同学,于是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产生了厌学、惧学的心理,奋发向上的动力不足,甚至完全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机。高尔基说过:"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兴趣更重要,更珍奇了"。学习动机是制约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要想矫治问题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师应当积极培养与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如强学习目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学知的欲望。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主题

373

帖子

12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5
QQ
沙发
发表于 2014-9-2 12:29: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虹口区
求知学知的欲望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