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玉不琢不成器——小学生学习问题的案例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Ghost 时间: 2015-8-20 10:19
标题: 玉不琢不成器——小学生学习问题的案例分析
本帖最后由 Ghost 于 2015-8-20 10:20 编辑
一、案例介绍
倪侃,男,小学三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父母分居。根本没有心思管他,似乎对他放弃了。爷爷对他要求过于严苛。
二、案例分析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长方面,父母分居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爷爷的高标准、严要求,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 荡然无存。
2、学生方面,农村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三、辅导策略
1、而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 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作者: sunshine 时间: 2015-8-20 11:18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把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学龄期(6~12岁)主要的心理矛盾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作者: 暗黑神 时间: 2015-8-20 12:10
学习是小学生面临的主要任务,而且这一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难免会有叛逆心理,这个时候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该案例中老师的阳性强化法运用的特别好,值得借鉴!谢谢分享!
作者: 18065215881 时间: 2016-3-5 20:16
谢谢分享
作者: 南薇儿 时间: 2016-4-1 10:19
感谢分享
作者: 仲盼霞 时间: 2016-10-28 11:13
谢谢分享
作者: 禾下女 时间: 2016-10-30 22:58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