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妈妈,您别再唠叨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小然
时间:
2014-3-19 16:42
标题:
妈妈,您别再唠叨了!
我的邻居小茜是位初二女生,有一次她向我倒苦水:我最烦的就是妈妈的唠叨,特别是在“看电视”这个问题上的唠叨声,我一看电视,她就唠叨:“你电视要少看甚至不看,一个对眼睛不好,另外一个你现在初中了,要好好抓成绩了,不要花时间在电视上,电视节目对你没有什么帮助……”一开始一、两次妈妈这样说,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而且她说的道理我也都懂,我也会想着尽量管住自己不看或少看,但我有时也管不住自己,而她唠叨的次数一多,时间一长,我一听她说这话就烦,越烦越想看电视了,为了避免她唠叨,我尽量找她不在家的时候看,但她回来一摸电视机,发现很烫后,又要开始数落我了……
也经常听到小茜妈妈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不让她看电视,偏偏要看,明明电视机很烫,还说自己没看……
心理知识链接——
上面说的这种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唠叨,父母认为孩子变了,不听话了。
其实,孩子被管教时的逆反情绪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一、身心特点
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孩子开始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有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孩子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的管不住自己;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子而是成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又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如果这时期家长还把他们当作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地“关怀”,啰啰嗦嗦地“叮咛”,繁冗复杂地“管教批评”,孩子就会厌烦,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产生逆反心理。
二、超限效应
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很容易引起听者的不耐烦或反抗心理,这就叫做“超限效应”。超限效应的结果会使孩子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影响信息传递效果。所以,时间过长、内容过多、次数过多或教育方式单调重复等不良管教手段,均可引起孩子的超限效应,产生逆反情绪。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偷钱的故事就是“超限效应”极好的说明。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很感动人,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并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
根据孩子“心理断乳期”的身心特点和超限效应,家长在教育中可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而不是将自己观念强加给孩子,同时看到孩子的成长,对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放手让学生独立处理一些事情。
2、注意教育方式:家长可以找一种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心和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不能超过限度,特别是批评,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3、试图换位思考:有时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如果是我,我这样听多了,特别是批评听多了,感觉会怎样?这样换位思考,您可以更能理解您的孩子。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