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我不要上学
[打印本页]
作者:
津巴特别多
时间:
2014-9-9 10:32
标题:
我不要上学
我不要上学
案例介绍
张某,男,7岁,某校一(1)班学生。智力正常,家庭经济一般,父亲打散工,母亲卖水果。由于张家三代‚单传‛,张某又是‚独生子‛,父母中年得子,宠爱非常,唯恐学校照顾不周,没有让张某接受学前教育,而是一直跟爷爷奶奶在家,也很少与小朋友玩耍。即使偶然与表兄妹来往,爷爷奶奶也过分呵护,甚至担心他受表弟欺负。张某上学第一天,就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护送,课间又一齐照顾他上厕所、为他擦汗、给他喝水、吃零食……第二天,上课时,张某突然冲出教室大哭:‚我不要上学!我不要上学!……‛父母只好带他回家。
案例分析
这是一例很典型的‚上学恐惧症‛。究其原因,一是‚三代单传‛、又是父母中年得子,特别宠爱,使张某从小养成强烈的优越感和依赖性。一旦上学了,失宠感剧增,内心承受不了突然发生的强烈反差。二是没有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没有集体生活经验,一旦面对新的环境,如校园、老师、同学,就感到无所适从,陌生感骤增。三是由于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家庭的溺爱环境中养成孤僻的性格和退缩不前的心理,人际关系差,缺少同伴,无法主动与人交往。
辅导方法
1、老师与家长形成共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在学校和家庭同时辅导张某参加各种形式的交往活动,通过活动解除张某的怯生心理,感受与人交往的乐趣。
2、为了使张某适时转移依赖对象,让张某的父母将其喜爱的零食、小玩物交给老师,当他愿意坐在教室上课时,就由老师给予‚奖励‛。同时暂时允许其父亲或母亲陪伴,以吸引张某进入教室,逐步适应新的环境。但父母陪伴的时间逐渐减少,两周后张某由依赖父母转向依赖老师,以至紧跟老师‚寸步不离‛。
3、老师通过‚奖励‛,大力鼓励张某与小朋友玩,开始仍由老师陪他一起玩,等他与小伙伴玩得入迷时老师就告诉他:‚老师有别的事,不能陪你了。你自己同小朋友玩,好吗?‛然后离去。当他第一次独立与小朋友玩,老师就有意识地与他一起分享集体生活的乐趣,回味交往的喜悦心情,并当着家长的面赞扬他的勇敢交往。以后,当他每次独立与小朋友交往时,老师都适当予以赞扬。
4、发动全班同学主动亲近张某,善待同学,关心同学,特别是有意识的指导班干和比较活泼的同学与张某游戏,使其感到集体的温暖,上学的乐趣。
辅导效果
经过两个月的辅导,张某上学的情绪已经基本稳定,不再出现哭闹,能自己按时来校
上学,课间能与小伙伴玩耍,并积极完成老师布臵的作业,而且书写比较工整。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比以前活泼多了,胆也大了。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