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从单身到结婚,需要考虑清楚的4个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葛迅    时间: 2018-8-2 12:48
标题: 从单身到结婚,需要考虑清楚的4个问题
上周六晚,我在大学好友Grace家里过夜。一打啤酒、两包鱿鱼丝、三包花生,就着昏黄的落地灯,打**网络电视,重温《** Day》。男女主角“友情至上,恋人未满”的纠结情节,稍显孤独,有点落寞。

她突然惆怅地说:“如果我们再这样下去,40岁还找不到对象,怎么**?”讲真,我对“找对象”这个问题好奇得很,发现“年轻人的不婚之谜”,大抵有这4点,虽然纠结,但也不**道理。



01
一边渴望爱情,一边恐婚

如果你今年25岁,没有谈恋爱,恐怕你要**始习惯每个亲戚都在重复“什么时候结婚?”的亲切问候。你妈已经快马加鞭地为你物色相亲对象,那些平时从不会谈及感情状况的同学,忽然扔了一枚“红色**”,还热心地为你介绍朋友圈里各种潜在的可能性。

最近,民政部发布一组数据,我国2018年第一季度结婚人数同比下降5.7%。这是自2013年以来,结婚人数连续第5年下跌

与此同时,《2018单身女性调查报告》显示,90%的单身女性渴望早日脱单。

我们反感被催婚,也在渴望婚姻,于是造就了“晚婚、不婚,却不希望单身一辈子”的矛盾现状。

婚姻,变得越来越像个解不**的谜。


02
当婚姻变成“爱情****”,意义何在?

去年,Grace和恋爱2年的男友分手,因为房子问题。老家在中部城市,房价10000多/平米,男生家境一般,首付靠男友和他父母的积蓄,加起来10万,外借20万,剩下的贷款。算起来,80平米的房子,房贷60万。后来,他爸爸被查出肝癌,化疗吃药,前后花了好几万。

她很犹豫:“我俩工资都是4000多,每月要还5000多的房贷,还有各种生活花销,小孩费用......以前没想太多,决定结婚后聊到房子的问题,才发现原来纠结的事情这么多。我想过要不要咬紧牙关豁出去。他对我真的很好,虽然有点大男子主义,偶尔闹点小矛盾,但都会主动道歉。”

男生说:“我们结婚前两年可以不要小孩,努力工作还房贷,我会多接点外快,以后的生活会越过越好的。”

她妈妈坚决反对,“我女儿从来没过过苦日子,以后肯定熬不过''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生活,早点分了吧,别耽误大家的时间,她今年都28岁了”。

于是,Grace至今一直单身。

你可能听过这么一句话:在中国结婚,是两个家庭的合并,而不是两个人的结合。

“要结婚可以,先**房**车”,这一观念首先刺激了作为国家民间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行业,接着到钻石珠宝,再到婚庆公司,一系列行业都在广告**上将“爱情”这一能够引起人们内心强烈共鸣的心理需求与结婚这一社会学概念强行捆绑,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城市有着魔幻房价的难题,农村也不好过。二更曾对“彩礼”话题**过一个视频,某东北土著,与大学女友结婚,女方要求他**30万彩礼;湖南某农村家庭,女方更是**出了66万的价格,说是好彩头,结果你是知道的,都没结成婚。

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契约,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从本质上来说,择偶是双方**资源,以获得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没钱,可以成为你俩步入婚姻的阻碍;有钱,就有了选择不结婚的底气。

这个时代对年轻人实在太不友好,即使恋爱时如漆似胶,但能否顺利成为法律意义的夫妻,还要面临着**房**车给彩礼的各种分歧,大部分人表示心好累,赋予经济意义的婚姻,让人望而却步。



03
女人是老公和**的保姆?还有动力结婚吗?

在父母眼里,婚姻的几大名言不外乎是“床头打架床尾和”、“既然都一起了能将就就将就吧,毕竟TA哪里哪里好”,结婚更像是完成一个任务。只要结婚了,意味着如同“超级玛丽”一样升级打怪,接下来的人生就可以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关卡。

美国社会学家Andrew J. Cherlin曾在他的一篇论文里提出,“我们为什么结婚”经历了3个阶段:


年轻一代的我们,不再认同于老一辈“为了TA或家庭,**自己”的传统观念。既希望彼此能相爱相惜,也希望对方或婚姻能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而不是仅是老公和**的保姆。正如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Eli Finkel提出,“我们对于婚姻及另一半的期待,正变得亘古未有的复杂。”

恰是因为这种期待的复杂,让“找到合适的对象”这件事变得更加困难。相反,那些并不期待从婚姻中获得什么的人,恰是因为没动力结婚,完成任务不过是为了年迈的父母。



04
三观不合、经济**、忙生忙死,
别说结婚,脱单力气都没有



作者: Kelly    时间: 2018-8-3 09:35
还是很有道理的
作者: 凡尘荼靡    时间: 2018-8-3 18:17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