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问题孩 子”—— 问题家庭中的“代 理 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安然    时间: 2017-12-10 13:48
标题: “问题孩 子”—— 问题家庭中的“代 理 人”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7-12-10 14:12 编辑

“问题孩 子”—— 问题家庭中的“代 理 人”


来源:网络   侵立shan



导语:当一个家庭生病了,一定会有一个或多个成 员把家庭的病症呈现出来。而这个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年龄较小wu力自我保护的那一个——我们的孩 子。

[attach]15109[/attach]

       脆弱的孩 子越是想扮演好角色帮助父母,家庭的不良状况越会持久不变。当孩 子因承受不了压力而把自己变成“问题儿童”,则可能唤醒父母反观家庭的文化背景及个人成熟度。

家庭和各种社会系统一样,有自己存在、运行的规则和需求。家庭需要一对关系良好的父母,只有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运作正常,他们才能安心抚养孩  子,孩 子才有机会健康成长。如果夫妻之间关系不佳,家庭中的成 员就会被迫zuo出不良的适应,利用自我防卫来保护自己。这些即时、自动的防卫方式,既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当一个家庭生病了,一定会有一个或多成 员把家庭的病症呈现出来。而这个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年龄较小wu力自我保护的那一个——我们的孩 子。


许多父母因为孩 子的行为偏差而求助,在接受一系列的辅导之后,往往发现是他们的婚姻先有问题。她们进一步成长之后,了解到孩 子的偏差行为是为了化解父母婚姻关系中的冲突和压力。也就是说,孩 子借着自己的问题行为来维系整个家庭的平和,他们宁可成为“问题儿童”,也要为家庭带来一些帮助。而且,他们往往成功地zuo到了这一点。心理疾病(长期积累导致生理疾病)、行为偏差(多动、暴躁、饮食失调、网恋、早恋、辍学、逆反、自卑、自大、忧郁、精神分裂等),永远不是单独的、个人的现象。是因为家庭本身生病了,有行为问题的某一成 员只是病态家庭的“发言人”、“代 理 人”而已。个人的问题意味着家庭的病态,家庭系统的病态则反映出社会体系的病态

当孩 子出生进入原生家庭系统,成为家庭系统三角关系中的一角后,孩 子也会成为父母关系的焦点。家庭系统中缺席的角色会有人自动补缺,这个人往往是孩 子或孩 子中的一个。


如果母亲忙于事业,整天在外奔波,没有在妻子和母亲的位置上;或者母亲停留在少女时代,不从父母处独 立,而是带着孩 子寄养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那么由于母亲没有扮演她的角色,家庭在亲密关系上就会出现空缺(真空)状态。然而,家庭需要完整的婚姻,必须有人扮演跟父亲平等的角色来维持婚姻关系,于是,女儿可能会成为妈妈的“代 理 人”。


当爸爸忙于工作时,也许孩 子会担负起照顾家庭、妈妈及更幼小孩 子的责任。这样的孩 子会变成“超级负责人”或“代 理 父亲”。

[attach]15110[/attach]


       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 子,其中一个孩 子会扮演可爱滑稽的角色取悦家庭成 员(尤其是父母),这样的孩 子是减少父母摩擦的“kai心果”。还有一个孩 子会在家中扮演“超人”、“圣人”或者叫“英 雄”的角色,在班里永远是第一名、赢得荣誉、当选班长,这个孩 子荣耀父母,为家庭提  供面子。也许会有一个孩 子产生反社会行为,借着这些行为来表达父亲(母亲)隐藏在内心的对母亲(父亲)的愤怒。这个孩 子也许是不学习、惹麻烦、多动、忧郁、自卑,他(她)的问题可能会转移父母之间的冲突,甚至会使父母因为担心他(她)而彼此亲密起来。独生子女家庭往往由一个孩 子反串所有的这些角色,由唯一的孩 子承担家庭的一切问题和需求。


曾经有一个案例:因父亲家外有家,在父母濒临离婚的几个月间,上中学的安静、文雅、优秀的女儿突然成绩下滑、忧郁、辍学、自闭,最后离家出走并试图自杀。当母亲因为女儿的状况向父亲示弱,父母二人协力来关怀女儿,并因为血缘关系难以割舍,父亲最终回归家庭之后,女儿豁然痊愈。父亲因此感慨万端,演绎一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


另外一个案例:家庭中的儿子上中学时极其优秀,功课均优,几乎每个学年都以全票当选班长。初三下半年中考前几个月,却出现腹痛、腹泻症状,持续多月,wu法正常上学。父母带着他去上海、北京各大医院检查,均wu法查出病因。wu奈休学,重读初三。此时的家庭状况是父亲有关系亲密的女友,常常在外留宿,母亲极为苦恼。当儿子莫名其妙的病症影响中考和身体的成长时,父亲kai始回归家庭并全力治疗儿子,夫妻关系因齐心协力关照儿子而缓和。暑假过后新学期kai始的时候,儿子复原了。


这样的孩 子,便是家庭中的“代罪羔羊”。“替罪羊”通常是家庭问题的承担者、“代 理人”,而家庭也往往因为这个孩 子的问题寻求治疗,使家庭有机会面对真正的问题。可以说,孩 子为家庭提 供了正面的牺 牲、贡献和服务。


孩 子这么zuo是出于家庭动力而非个人选择。家庭系统中的个人有填满处于“真空”状态关系的倾向,孩 子,往往是自动满足系统需求及隐含空缺的人选。


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受到父母关系的影响。当家庭关系面临危机时,个人会扮演多种角色以适应压力,而失去真正的自我。而脆弱的孩 子越是想扮演好角色帮助父母,家庭的不良状况越会持久不变。当孩 子因承受不了压力而把自己变成“问题儿童”,则可能唤醒父母反观家庭的文化背景及个人成熟度。


由于我国独特的国情,过去由几个孩 子共同承担的期待和压力现在由独生子女一人承担,孩 子更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及各种身心问题。如果父母的婚姻关系良好,则对独生孩 子是好的;倘若家庭处在不良婚姻中,独生子会承担所有潜藏的问题。


在健康的家庭中,每个人扮演健康的角色。父母的角色主要是提 供示范:如何扮演男人或女人的角色;如何扮演丈夫或太太的角色;如何扮演父亲或母亲的角色;如何培养亲密关系;如何zuo个正常、健康、有价值的人;如何与他人保持适当界线而zuo逾越角色的事情……


孩 子是最佳的学习者,他们时刻以敏感于成年人三百倍的身心观 察、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孩 子是最糟糕的诠释者和表达者,他(她)没有建构起完整的、逻辑的、合理的意义的能力,也没有对应的丰富词汇来表达出他(她)思考、怀疑和好奇的一切。作为学习者,孩 子特别需要父母的指引。


找出自己家中特有的问题,是每个人的重要功课。一旦我们根据因果律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便能zuo出些补救措施。家中的焦虑便不会由一个人吸shou和承担,造成“问题儿童”、“精疲力竭的妻子(丈夫)”或身心病症。



作者: 凡尘荼靡    时间: 2017-12-11 17:02
谢谢分享
作者: 郭嘉慧    时间: 2017-12-12 17:29
很棒,谢谢分享。
作者: 370435200    时间: 2017-12-13 08:46
谢谢分享
作者: LIJIANG0614    时间: 2021-5-14 16:17
非常详细的解释,学习参考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