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空想心理学 [打印本页]

作者: 乐由心生    时间: 2017-3-16 09:02
标题: 空想心理学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侵删)
就像人格理论家乔治·凯利(George Kelly)所指出的那样,我们都是空想心理学家。我们不停地试图去理解,是什么使得我们的朋友、家庭成员、恋人和陌生人彼此不同,我们努力想知道,他们做事情的动机。此外,心理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无法避免的一部分。无论是我们的浪漫关系、友谊、记忆缺失、情绪爆发、睡眠问题和考试成绩,还是适应困难,心理学始终伴随我们左右。

大众媒体对我们的信息轰炸几乎总是建立在这些主题的基础上,包括大脑发展、养育、教育、性、智力测验、记忆、犯罪、吸毒、心理障碍、心理治疗和其他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主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因为我们不具有评估它们所需的科学思维技巧,所以我们单凭一面之词就毫不怀疑地被动接受这些说法。正如神经科学神话终结者塞尔吉奥·德拉·萨拉(Sergio DellaSala)提醒我们的那样,“信徒的书籍丰富、一路热销”。

说来惭愧,因为虽然有些大众心理学的观点得到了很好的科学论证,但还有许多观点并未如此。的确,许多日常心理学都包含了心理学家保罗·米尔(PaulMeehl)提出的“炉边归纳“现象,即假定我们的行为完全建立在直觉之上。心理学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我们的直觉在提出假设方面可能非常有用,这些假设需要通过使用严格的研究方法来予以检验,但直觉在判断这些假设是否正确的方面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这可能是由于进化使人类大脑能理解周围的世界,却很难理解我们自身。科学作家雅各布·布鲁诺斯基(Jacob Bronowski)称这个悖论为“自反性”。如果把事情搞砸了,我们总能找到对自己行为的合理化但错误的解释。结果是,即使在我们不理解什么引发了我们的某些举动,我们也能说服自己已经理解了。




作者: 赵玉娟    时间: 2017-3-16 16:09
就这样了?
作者: licy1216    时间: 2017-3-16 22:03
啥?具体点
作者: licy1216    时间: 2017-3-16 22:07
同时谢谢分享
作者: licy1216    时间: 2017-3-16 22:15
我要心币
作者: licy1216    时间: 2017-3-16 22:15
如何获得心币
作者: 乔123    时间: 2017-3-31 16:08
感谢您的分享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