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标题: 高一新生入学先测心理 父亲缺位男孩感情困扰更多 [打印本页]

作者: 喵呜    时间: 2015-11-5 10:14
标题: 高一新生入学先测心理 父亲缺位男孩感情困扰更多
本帖最后由 喵呜 于 2015-11-5 10:17 编辑

                                          [attach]9789[/attach]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应设个别辅导室,充分保障学生隐私、心理辅导室应为学生建立成长信息记录,教育部前不久发布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的重视。昨天,记者从邗江中学了解到,新入学高一年级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有哪些内容?测试会不会侵犯学生隐私?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A

       走  访

       心理测试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虽然期中考试还没到,但邗江中学的近千名高一学生率先迎来一场心理测试。“有部分高一新生存在人际关系差、情绪焦虑、性格多疑等问题。”邗江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邗江中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毛春梅说,测试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的个性、性格进行测试,帮助班主任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了解每位学生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心理状态,测试学生有无焦虑、敌对情绪;学生适应性测试,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特点和困难。

       在该学校的网站上,记者看到了一份名为“卡特尔16pf”的在线测试,所有的题目均为选择题。毛春梅介绍,测试包括一些有关个人生活情形的问题,每个人对这些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的回答也就自然会有所不同。“测试不存在‘对’与‘错’之分,只是表明态度。”因此,她也反复向学生强调,心理测试,要的不是拿优秀,而是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像打球一样放松就行。最后,近一千名新生自愿参加测试,并交上了有效答卷。

       尊重隐私,建加密心理档案

      “测试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表现都令人满意。不过也暴露出个别学生三大心理问题。”毛春梅透露,首先是人际交往差,不愿意或不敢与人沟通;其次是来自学业的压力,情绪过分焦虑,因为在初中总是名列前茅,来到高手云集的高中后,不能接受排名的相对下降,是部分新生焦虑的主要原因;另外就是性格多疑,因为性格内向,不愿意和别人交流。

       据介绍,心理咨询师将分析每个学生答案,并得出分析报告,对每个人的人际关系、强迫症、多疑、焦虑、暴躁等方面作定向评估,给出指导性建议。为尊重学生隐私,分析报告会交给学生本人,电子档案加密,只有学生本人和校方可进入。对发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专职咨询师进行个别辅导。

       B

       剖  析

       学生中高考前期心理问题最多

       今年邗江中学与邗江实验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目前全区每所学校至少设立一名专职或者兼职心理教师,全区共有7名专职心理教师。

       那么什么时间段,学生的心理问题容易高发呢?毛春梅告诉记者,一般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困扰的主要是集中在考试前与考试后,特别是高考前,巨大的学习压力常常令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学生神经紧绷,特别脆弱,稍微有一些挫折都会刺激他,所以家长这个时候不能盲目地批评,而是要软着陆。”毛春梅介绍说,学校提倡的是积极心理学,有困扰就可以咨询,为此,学校还建立咨询预约制度。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父亲缺位,男孩感情困扰更多

       学生在咨询心理问题时会呈现哪些特点呢?毛春梅告诉记者,随着时代变化发展,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也呈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前来咨询感情困扰的以女孩为主,这个现象从2000年以后发生转变,“现在来咨询心理困扰的多数是男孩。”毛春梅分析,可能是现在的男孩受到的保护很多,同时成长中父亲缺位,导致了男孩性格比较敏感,经常患得患失,再加上如今的教育方式更适合女生,明显女生更加独立与自信。

       另外,离异家庭也容易令学生心理出现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教师会“量身定制”一些方案,为个人的身心健康提供意见和建议。

       C

       新  规

       禁止给学生

       贴“心理疾病”标签

       今年8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在“辅导伦理”一项中规定,在辅导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禁止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给学生贴上“心理疾病”标签,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仪器设备。

     “其实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毛春梅举例,比如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喜欢动来动去,老师不能给学生贴上“强迫症”“多动症”的标签,避免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正确的做法是,找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分析哪些时段,他的注意力会相对集中,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                  







欢迎光临 心理老师大本营 (https://www.xinli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