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44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 子出生以后》连载40:物品是为我们服务的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11:0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8-9-15 11:19 编辑

40 物品是为我们服务的(秩序井然还是乱七八糟?)



我接到了两封听众来信。第一封信请您谈谈秩序问题,第二封请您谈谈没有秩序问题。我想通过解答这两封信提出的问题,可以尽量给这个话题作个总结,因为的确许多家长都希望家里秩序井然,特别是一些母亲白天都在家里,很难忍受东西放得乱七八糟。一位医生在来信中没说自己的孩 子是男还是女,只是向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您能否告诉我们怎样zuo才能引导孩 子讲秩序,但又不让他养成怪癖?或者说,怎样教给他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但又不打击他的主动性,同时又很尊敬他?”

孩 子四岁以前,不可能引导他整理物品,我指的是聪明、活泼、与外部世界保持良好关系的孩 子。但是,四岁以前,应该让孩 子看家长怎样整理,要对他说:“你听我说,我的东西找不到了,肯定是你动过。”经过和孩 子一起寻找,再对他说:“你看,你把东西放得到处都是。”要给孩 子指出,因为孩 子非常活跃,他才wu意识地拿东西,不感兴趣了就放到一边,接着又拿起另一件东西。这就是孩 子的特性孩 子四岁以前,不可能让他懂得什么是秩序井然,但是可以讲给他听


那四岁之后呢?

要想教孩 子学会整理东西,不能让他整天都那样zuo。他正在干一件事情,不可能去整理东西。但是半天过后可以让他整理整理。吃饭时间到了,家人整理房间准 备在一起吃饭,可以对孩 子说:“哎!来帮帮我!把这些东西都放到你的房间里去。这些呢,放到我的房间里去。这些放到壁柜里。”但是,晚上,孩 子的房间有些乱。不可能在他上床睡觉前让他把东西都整理好。只有当孩 子kai始整理自己,在床上整理自己身体时,他才能想到物品也需要整理,这样zuo对自己来说也不会不高兴。

整理东西并不等于对秩序有怪癖,而是说把物品放在应该放的地方,比如房间角落、筐子、放玩具的格子、壁柜,等等。不能一kai始就对孩 子说把某样东西放在某个地方,另一样东西放在另一个地方。孩 子小时,需要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堆

孩 子四岁时已经很理解自己要整理东西。妈妈可以告诉孩 子(但不早于五岁):“如果在别人的房间里找到你的东西,你可要倒霉了,我就要没shou。你总是把东西放在不该放的地方。我们的房间里、饭厅里、厨房里都不应该有你的玩具。”相反,在孩 子的房间里不可能保持秩序,每周一次搞卫生时除外。  

孩 子要到接近八岁时才能主动整理东西。在此之前,他们偶尔整理学习用品(尤其是家里有好几个孩 子时),但前提是家里为他们留出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角落,而且有可能的话要加锁。他们在兄 弟姐妹面前保护自己的物品。每个孩 子有属于自己的角落很重要(尤其是多子女家庭中),每个孩 子可以把自己的贵重物品放在别人拿不到的地方,再锁起来。孩 子不能把存放钥匙的地点告诉别人,除非他想让别人来偷他的东西。教会整理东西除了以身作则外没有别的ban法。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


您的描述可以说是理想状况。但是,您问过医生,如果决定在孩 子四岁以前向他灌输秩序的概念,有可能扼杀孩 子的主动性,是吗?

是。就像医生说的那样,这种zuo法有可能让孩 子产生癖好,也就是强迫症。小孩 子没有和其他孩 子一样玩耍的自 由,为了整理物品而变得未老先衰,他“需要”每样东西物有其位,不然好像身体受到影响,只要东西没整理好马上就感觉不舒服。这就是产生强迫症的标志

相反,孩 子所有的玩具、书籍和衣服在自己附近放得乱七八糟,他就感觉舒服,当然前提是父亲或母亲没有洁癖,而且不会为此不停地训斥孩 子。这就说明家长没有洁癖,也不愿意把它强加给孩 子。有洁癖的人不能容忍生活中发生的意外和动荡,在和别人的交往中感觉不舒服,各个方面都因此受到影响,这点带来了遗憾。然而,和别人的交往非常重要。物品的用途就是用来交往、玩耍、引起兴趣,不能让物品指挥我们,是人使用物品


讲过秩序之后,我们再来谈谈wu序。一位女听众向您提问,根据您的看法,wu序是否是性格的一面,它是否与本人改变现状的愿望有关,或者说它是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就很难要求一个wu序状况已经根深蒂固的人改变自己。她说自已有三个孩 子,老大十岁半,老二九岁,最小的三岁。老大非常wu序,而老二和老三就不是这样。她说自己的丈夫也是一个没有秩序的人:“他是个非常出色的男人,工作中非常认真,但回到家里可就完了。我可不是一个一天到晚只知道抹布和扫帚的女人,我只是希望在自已家里找东西方便。但我不敢就此事给丈夫提太多的要求。”一天,大儿子和母亲一起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后,对她说:“你知道吗,我不喜欢自己的房间是这个样子。什么都整理好后,我在里边感到孤独。玩具只有堆在地上时才有点像我的朋友。”

大儿子肯定希望以父亲为榜样。父亲本人就不讲秩序,对孩 子来说这一点已成为父亲的一部分。我觉得孩 子一定听父亲这样说过“东西整理成这个样子我不喜欢。”等等。孩 子的zuo法和父亲一样,这并不奇怪,但也许和父亲的性情一样。如果母亲多整理一点,孩 子就比父亲zuo得好一些,因为可能父亲有时受到妨碍。的确有些人因为自己的东西没有秩序而每天浪费一个小时。同时也有些人每天白白花上一个小时整理本来完全可以放在自己身边的物品。

这个小男孩说得有意思的是他喜欢把东西放在地上。我经常注意到孩 子喜欢地上摆满了属于自己的小东西。我一直感到很奇怪。因为我不喜欢把东西放在地上,但愿意把东西放在离我很近的地方,比如椅子上。只要我没有时间整理东西,我的每把椅子上都放得满满的,但我什么东西也不放在地上,除非椅子上已经没有地方了。但孩 子不是这样,应该说椅子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就等于孩 子眼中的地面,我也说不准。

总之,应该很好地教育孩 子,而且只能是言传身教。我们刚才谈到的那个男孩的境况可能就是母来整理得不太多,父亲非常没有秩序。当孩 子不想让兄  弟姐妹拿走自己的重要物品时,就会学习整理东西。这样,我们又回到了前边的话题:孩 子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放东西,并能加锁。这样,妈妈就可以对他说:“你想找到的东西,自己去找吧!”剩下的事情,就是妈妈每星期大张旗鼓地让大家整理一下东西。  

奇怪的是人到十五岁时才对什么是秩序产生概念。的确只有到了这个年龄,人才学习恰如其分地整理东西,既不是出于强迫性,也不是出于洁癖的原因,而是为了方便自己的生活。各人有各人的秩序,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因此,母亲不能把自己的方式强加给孩 子。每个人在十四五岁时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


我又回到wu序的问题上,wu序是性格问题,还是体质问题而wu法改正?  

二者都不是,而是生活方式。人的思维中是否有wu序现象?有些人思维非常有条理,但实际生活中却是一团糟。有些人情况正好相反,我wu法回答。真说不准。


第三封信还是谈论秩序问题,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想法。您先看了一眼笔迹,然后说作者肯定思想幼稚。可是,这个人是母育学校的名誉老师,她给您讲了一个例子……  

对,非常值得注意。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11:27: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8-9-15 11:33 编辑

问:我认为这个例子值得我们花不少时间。这位女士说:“有两种wu序。真正的wu序就是寻找某件东西但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她说这是一种坏习惯,是懒惰,是智力低下。

答:对,这种内部wu序以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人为此吃苦头。
  

问:另一种wu序是针对成年人而言。这位女士讲了一个故事,当时她是代课老师。她说:“我准 备到一所母育学校代一段课,时间不长。我接手的是个幼儿班……”

答:最小的班。


问:孩 子大约两三岁。女校长对我说:“您看,这里有些格子。晚上,孩 子们就这样摆放自己的小熊和小水桶:每个孩 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里放一只小熊和一个小桶。”晚上到了,孩 子的嗅觉灵敏极了。他们肯定察觉到了什么。我让他们去放东西,他们就把所有小熊放在一边,每两只一组;同样,所有的小水桶放在另一边。我进行了干涉:“你们平时不是这样放的吧?”孩 子们回答说:“它们厌烦了!”  

答:小熊?
  

问:对。  

答:当然了!


问:那位女士在信里接着说:“我觉得这个理由完全站得住脚,我就同意了。结果,所有的小熊都面对面站着。四点钟时,校长走了进来,说:‘这是怎么回事?好习惯都到哪里去了?秩序呢?’我对她解释说:‘因为孩 子们觉得小熊感到厌烦了!’校长用不安的目光看着我,然后说:‘行了!把它们都给我摆好!’这位女士总结说:“这些孩 子真倒霉,每天晚上,他们的爱心都受到侵犯,人们强迫他们对自己的小熊不友好。”

答:实际上,对于这位女校长来说,物品比孩 子更重要。但是,对于孩 子来说,恰恰没有“物品 ”这个概念。我一直都对妈妈们说:晚上,孩 子睡觉前或即将入睡时,不要把什么东西都整理好,因为放在地上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对于那些幼儿来说,玩具熊在学校里仅次于自己之后,他们到学校去就是为了和小熊在一起。小熊不应放在格子里。“分kai!别讲话!”我们在小学里多少次听到这样的话!孩 子写作业时,不能把自己正在写的告诉同桌同学。然而,课堂的目 的就是沟通。连小熊也不能沟通!太可怕了!


问:这样zuo会妨碍别人吗?

答:从此,孩 子真的把小熊都摆好了!
  

问:信还没完:同样,成年人(比如妈妈)觉得某件东西到处乱丢时,孩 子就会想:“别人看出来了。”人喜欢什么东西时,就愿意看见它,爱屋及乌……

答:就是这样。


问:找不到玩具是最糟糕的事了。因为这意味着一切都不存在了。但是,如果玩具放在外边的话,它仍然有生命(这是您刚才讲的),仍然参与孩 子的生活。哪怕孩 子并没有用这件玩具,情况也是如此。您知道,每次我在报纸上看见有关儿童房间装饰的想法,我都非常气愤。

答:是不是和我对儿童家具的看法有关?听众答复我:“您讲得很对。但是,如果儿童家具制 造商听您的,他们到哪里去找客户呢?”的确,人们完全可以用爸爸装饰的箱子为孩 子搭出小房子和车库。鼓捣出些生动有趣的东西正是父亲的作用。这样孩 子有地方摆东西,但不超出自己的能力,不太高,正好适合用来放玩具,而且找起来也很方便。


问:下面这个例子非常有趣。信是这样说的:“必须让有洁癖、强迫孩 子整理物品的人知道我们不能自己束缚自己。拿我的例子来说,我把自己的书房看成是大脑的附属物。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因为我小时候wu数次听到这样的话:‘把这些脏东西都扔了!’如果我听从了,那我就不可能shou藏有这么丰富的报刊,随着年龄变老,可以仔细研究。我一直都批评家长没有**藏有纪念意义的物品的意识。zuo好家务并不等于让家里一尘不染。”这位女士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孩 子参加完夏令营后,家长发现的第一件事就是他的箱子比走时重多了,就问孩 子是怎么回事。因为辅导员是个地质学大学生,引导孩 子对鹅卵石发生兴趣。结果孩 子带回一些石头。家长对他说:“你留一两块zuo纪念就行了。你准 备拿这些东西干什么?”结果剩下的石头全都进了垃圾箱!

答:这样zuo就是不承认孩 子逐步建立的人格。


问:这位女士还注意到因为有时父母本人缺乏想像力,就强迫孩 子有秩序,他们说:“房间里汽车太多了?那就mai一个车库呗!”

答:父亲应该用纸箱子给他zuo一个车库,可以zuo些装饰,也可以涂上颜色。父亲会因此觉得很好玩,而且孩 子会因为爸爸给自己zuo了一个车库而感到非常kai心,用不着去mai车库。


问:她接着说:“家长为什么要抱怨孩 子在地上玩耍呢?地面就是孩 子能得到的最大的地方了。孩 子把东西摆到地面上很正常。成年人的桌子对孩 子来说大高了,儿童桌又大低了,都不管用。”

答:就是这样!如果我们自己的桌子高度到我们的鼻子,我们还能zuo事吗?孩 子的桌子就是到他们鼻子的高度。
  

问:她在信的末尾给孩 子提出几条实际建议:“孩 子经常反对有秩序,相反,他们非常非常相信榜样。您只需告诉他如果把东西整理好,至少很快就可以找到需要的东西。比如可以给他们zuo示范,把针穿好线,拿起来就可以用,等等。”

答:对,应该把工具放在工具箱里,用过之后还应该放回去……孩 子必须看到家长这样zuo,家长这样zuo了,孩 子也会这样zuo。可能不是马上就能学会,但榜样会长期发挥作用。


问: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答:这封信讲得真好,应该感谢作者提 供了这个例子。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11:49: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8-9-15 12:12 编辑

(几个星期之后)

问:我们接到了一些来信,谈对秩序和**秩序话题的不同看法。看起来和许多家长有关……  

答:而且引起争论。

问:的确如此。有些人甚至认为您为wu序作了某种辩解,认为您应该作出更明确的命令:“没有秩序非常不好。”我不准 备过多评论这些人。另外一些人对您提出的某些观点感到吃惊,为此向您提出一些详细问题。
比如,您说孩 子应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角落,应该加锁。有人就此给您写信:“我是四个孩 子的母亲。孩 子分别为九岁、七岁半、六岁和四岁半。我理解每个孩 子都应有属于自己的角落。但您为什么说要锁起来呢?教育孩 子既要尊重别人的这一角落,同时又知道这个角落是可以进入的,不是更好吗?”如果您同意的话,这样会更好地保持秩序。

答:这样zuo当然很理想。但是,突然间获得理想的结果太困难了。因为孩 子性情各异,尤其是有些孩 子非常美慕别人,比如哥哥对自己的幼年感到遗憾,希望得到小弟弟的东西;或者弟弟以为拿了哥哥的东西,自己就可以长大。其实,应该帮助孩 子采用非暴力方式进行自我保护,也就是说被动性保护。家长为了帮助总落入别人圈套的孩 子,可以在他的壁柜上加锁(为了保证钥匙不丢失或被偷,最好加密码锁),告诉孩 子:“这样,你可以把你认为重要的物品保存起来。”
  
这位女士就学会尊重别人的物品所发表的看法非常正确。的确有些孩 子的东西被兄 弟姐妹偷走,深受其害......

问:所以,没有必要去引诱魔鬼。  

答:我补充说,这个加了锁的壁柜也是一种标志,意味着每个人都要保证自己在和别人的接触中不受侵犯。有的是他允许的,有的是他不允许的,这是有象征性的。当然,孩 子大了就不必这样zuo了。就是孩 子小时才需要这样zuo,目 的是让他们学会我所说的被动保护。

事情还不止于此。孩 子必须知道,自己小时候每次抱怨东西被别人拿走了,就是为了惹怒妈妈,为了让人吵架,为了让对方受到训斥,等等。这一切再也不能存在下去了。这样会使家长得到极大的安宁,尤其使家长可以zuo出榜样,同时他们也尊重孩 子,但看上去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受到感动。因为,孩 子喊叫时,妈妈马上就批评造成他喊叫的那个孩 子,好像挑起妈妈反应的那个孩 子就是她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孩 子不明白他们独 立面对世界,小弟弟和母亲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妈妈要告诉孩 子:“好吧!自已保护自己,自己想ban法吧!”她要率先zuo出榜样,尊重别人的物品,宽容那些并非时时处处都表现得很有道德的人!有很多小女孩专门到妈妈那里给兄 弟姐妹找麻烦。妈妈总是要说:“你看呀,他还小,应该对他态度好些。”“什么!兄妹之间还要打架!应该互相爱护才对!”这样不行。设立属于自己的壁柜、抽屉,采取被动保护,等等,这种zuo法更有意义,也更有效。而且,孩 子有自己的小角落,就可以存放自己的小宝贝、日记、纪念品、自己存的钱等,而不必让大人看见。
  
问:有一封信用很温和的方式表示不同意您提出的有关孩 子学会整理物品的年龄。信里说:“我在蒙特索利夫人的一本书里看到孩 子对秩序发生兴趣的年龄一般处于一岁半和两岁之间。”这和您的说法不一样。

答:一点也不一样。蒙特索利夫人的观点非常有意思,不应忘记她是意大利人。意大利人孩 子较多。孩 子都在一起睡觉,你挤我,我挤你。因为地方小,把很多孩 子放在一起抚养。

问: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答:有一点很真实,就是比如家长接待成年人时,如果客人把自己的物品(如女士的手袋、男士的帽子)放在一个地方,就可以肯定一岁半的孩 子可以把帽子、手杖或大衣为男士取来,也可以把手袋给女士取来……因为对孩 子来说,凡是属于一个人的物品都是他的一部分。但是,恰恰应该超越这一点:使一个人能得到认同的不是物品,而是对远距离物品的控制,也就是不需要时就放下,需要时就能找到。这个概念很重要,但是孩 子以后才能获得这个概念。一岁半到两岁之间,或两岁零两三个月大的孩 子把凡是属于一个人的东西(比如衣服等),都认为就是这个人本身,简直有点病态。蒙特索利夫人所说的那个阶段,讲的不是秩序,而是对个人空间的盲目崇拜。不是要禁止这种反对乱放东西的方式,而是不提倡。
  
问:这位写信人的几个孩 子都不爱整理东西,但是别人告诉他们有必要这样zuo时,他们也完全可以zuo。

答:也就是偶尔整理一下。
  
问:这就是问题的全部意义:人是否可以既有秩序,而又没有整理东西的意识?既有整理东西的意识而又没有秩序?  

答:人不可能既有整理东西的意识而又懒得整理,可以这样想:“为什么要整理呢?真没有必要。”的确,整理东西就是在一段时间内为物品服务。在这段时间内,人可以zuo更带劲的事情,是不是?这就有点是孩 子们的想法。所以,应该时常对孩 子说:“好!现在,东西到处都是,你们该整理了。”“整理!整理你的东西,整理你的东西!”不给孩 子没完没了地提这种要求时,孩 子会zuo得很好。总是听到老生常谈,没有比这个更破坏家庭气氛了。既然说了根本没用,为什么还要继续说呢?但是,偶尔提些要求,尤其是有妈妈的帮助,这种zuo法对孩 子非常有必要,对维护家庭正常生活秩序非常有必要。

我想补充,对于孩 子来说,随处放东西可以成为一种扩展个人地盘的方法。孩 子有意把自己的玩具放到父母的卧室里,目 的就是想显示自己的存在。他想显示自已通过父母在控制这个地方,自己在家中wu处不在。
  
我要利用这个机会说这些孩 子搞错了,以至于把“我们家”说成“我家”。我不明白为什么家长不制止孩 子这样说,而他们本人一般都说“在家”,或者“在我们家”。因为孩 子想成为家中的小主人,所以他才说“我家”。

问:是否应该纠正这个缺点?  

答:应该。家长应该问孩 子:“那你为什么要说‘我家’呢?你很清楚这是‘我们的家’,你的家就是指你的房间,你的壁柜。所有的地方都是‘我们的家’,而不是‘你的家’!”任何情况下都应使用正确的词汇。想到这一点,不要训斥孩 子,而应该予以纠正,因为沉默就是默认。那样,孩 子就会逐渐炫耀自己的完全占有性,之后就根本不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的和他应该得到的(因为这个属于父母,而且是在他家)之间有什么界限。

有些物品已经失去意义,谁都把它们丢在不感兴趣的角落,转而去弄别的物品,这种wu序完全不同于把每个地方都说成是自己的地盘所引起的wu序。确切地说,由于忽略、急于得到,所以就不管前一件物品了。我曾经讲过,教育就应在这个地方起作用:“你看,你现在玩这个;你再想拿起你扔到一边的玩具时,你就zuo不到了。来吧,捡起来吧!”应该帮助孩 子,由母亲和孩 子来整理,这个时候孩 子会很高兴。  

但我首先要重申:物品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是为物品服务。
  
问:还有一封信也谈到了秩序问题。这位女士是秘书。她可以说是一团乱,什么都留着,包括纸、细绳 …… 她在信中说:“这样zuo肯定有损我的形象。我和儿子情况完全相反,他特别愿意整理东西,和我的关系有很多问题。我对物品特别当心,但是没有秩序。有什么ban法能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吗?”

答:我认为他们母子二人的矛盾有些困难,其中有的事情我wu法回答。这是一种他们之间的生活方式,母子之间确实应该有压力。他们之间的压力反映在秩序问题上,但在其他方面也会有所表现,每个人该怎样就怎样。就是这样。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11:49: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8-9-15 12:16 编辑

问:下面是有关wu序的最后一封来信,我认为信的kai头所举的例子会让您感到愉快。写信人是一位母亲:“您说过是孩 子逐渐塑造了父母。我对此表示完全同意。我的小女儿出生时,我的想法是孩 子从出生之日起就是孩 子,父母不会在一夜之间成为真正的父母,这是一系列变化过程。”然后,她请您谈谈wu序问题。她代表的可能是一种特殊情况,但提出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她说:“我本人在空间上不是wu序的,但在时间上是wu序的,也就是说我绝对wu法遵守时间。我的孩 子四个月了,我在她需要时才喂她,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不能遵守时间。奇怪的是,闹钟、手表、挂钟好像一和我接触就被搞乱了。我从来也不能守时,我在想,这样对孩 子是否有好处。她饿了,我就喂她;她脏了,我就给她洗澡。早晨,我偶尔带她去散步,这样,下午我就可以zuo别的事情。”她在书里看过,也经常听儿科医生、孩 子的祖父母讲过,婴幼儿需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别人(尤其是祖父母)说她ban事没有规律,对孩 子的任何愿望都满足,这样zuo会wu限制地溺爱孩 子。她略有幽默地发现“尽管如此,女儿还是很正常”。但她问您她的态度是否会给未来带来不好的后果?

答:我觉得这封信非常有意思,因为她说明人对家长的看法非常抽象,习惯于按时钟来调节孩 子的生活。然而,人根据时间来生活的历史还不是很长,人类在长时间内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季节交替来生活。比如现在,孩 子每天必须喝果汁!但是发明保存方法前,冬天就没有水果。尽管没有被母亲们奉为灵丹妙药的橙汁,人们应付得也不错,人也没有因此而缺乏维生素。我们还是来谈谈这个人的情况吧。我认为孕育了孩 子的母亲就是每个孩 子适合的母亲。母亲不应为孩 子感到不安。

也许她不能守时对丈夫和朋友有所影响(比如她请人十三点时来吃午饭,但饭菜到十五点时还没准 备好)。他们会提抗 议,他们饿得已经感觉不到饿 ..... 但是,婴 儿出生之前,在母腹里的孕育过程中,母亲有自己的节奏和接触胎儿的方式,正常情况下,婴 儿出生后是由自己的母亲来教育的。更严重的问题是,孩 子和母亲的关系已经形成规律,如果他现在进托儿所的话,这种关系就要被改变,而且会使他失去正常规律。如果这个小姑娘父亲家族一方很有教养,如果父亲家族中女性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都很有规律,她到了两岁半、三岁时,就会着急地对妈妈说:“妈妈,应该出去,妈妈,我饿!”这样,母亲逐渐就会习惯。既然她已经受到了婴 儿的教育,她还会受到女儿的教育。如果将来女儿进人社会后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问题时,母亲也会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对孩 子的爱可以帮助她作出一些让步,我认为这位女士zuo得很好。她继续这样zuo下去吧!
  
问:祖母们也可以放心,小姑娘不会被溺爱,是不是?

答:孩 子母亲好像并没有受到溺爱,女儿受到的也不会比母亲更多,她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与太阳有关,但和别人的节奏不一样,她的节奏不是由时钟来调节,而是由她自己来调节。有些人就是这样。对人要接受现实,尽管孩 子是自己孕育的,但这位母亲没能改变她,她有自己的节奏,而且感觉很好,目前一切都很正常。这位女士相当幽默,也很尊重孩 子,完全可以坚持下去,直到学校把自己的节奏强加给孩 子。现在情况还没到那个地步!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