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388|回复: 2

内摄、合并和认同

[复制链接]

161

主题

279

帖子

196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65
QQ
发表于 2018-6-19 07: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内摄、合并和认同
李孟潮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

201409051050269763-580x580.jpg


而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有床座。作是念:“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坐?”
**** 长者维摩诘知其意,语舍利弗言,云何:“仁者为法来耶?为床座耶?”
**** 舍利弗言:“我为法来。非为床座。”
****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识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有欲色**色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夫求法者。**见苦求。**断集求。**造尽证修道之求。所以者何。法**戏论。若言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
**** ——《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
****  精神分析理论中有几个概念内摄、合并和认同往往是容易混淆的。
**** 前几天我讲课的时候遇到有同道问到它们的区别,这里就说一下。那位同道问问题问到这么细致,可见我们精神分析的水平已经**始比较深入了。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学理问题,和临床关系不大。不知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仍然可以**临床的。
**** 以下说的理论主要是我看了Knight和Brody & Mah**y的文章的一些笔记,理论研究者不要以为这就是精神分析有关这个问题的全貌。
**** Brody & Mah**y认为,认同、内摄、合并这三个概念不清有几个原因——
**** 第一,弗洛伊德自己使用术语的时候不够严谨,其中的证据可以参考我写的《认同的概念》,如果研究者的话,最好参考全文版。
**** 第二,精神分析家坚持用地形学的假设来描述精神动力。地形学假设描述古典时代的人的自我比较适合,可是用来描述现代人的交互主体性就有些不够。
**** 第三,没有把自我形成中的原始防御和成熟自我使用的防御分**。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提出投射性认同分为进行性和退行性的依据之一。(Brody and Mah**y, 1964)

1.内摄
**** 首先谈谈内摄(i**ojection)。
**** I**ojection这个词也被翻译成内投、**,至今还没有一个固定的翻译。内摄这个译名是台湾的同道们翻译的,听起来还不错。
**** 在精神分析的术语中,还有一个和内摄含义很接近的词,incorporation (合并、吞并)。有些人认为两者是同义词,有些人认为两者存在程度上的差别,还有人认为他们根本不同,一个是发育中出现的机制,一个是退行的机制,至于哪个是发育性的,哪个是退行性的,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
**** 一般来说,内摄的意义是指把客体或者客体的一部分包含为主体的自我。这个**意识的心理过程往往是由口欲期利比多合并客体的特性决定的。但是,内摄发生的同时或者之前,往往会存在主体把自己的某些欲望、需要、情绪投射到客体的现象。(Knight,1940)
**** 所以研究内摄的时候总是要把投射同时考虑。
**** 投射的内涵是比较清楚的,它是指主体把自己**法承受的**意识内容归结到客体身上,并认为那是客体所具有的性质,与自己**关。它是遵循弗洛伊德所说的心理经济学原则。
**** 内摄和投射的区分还是比较清楚的,内摄是一种本我的功能,它对主体的自我结构的形成和改变有重大的影响。而投射是自我的功能,它是用来**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的。
**** 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会经常使用内摄,但是一旦道德形成,投射就**始出现。
****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投射是神经症性的投射,而不是妄想性投射。
**** Jacobson提出,内摄和投射都是内心的过程,尤其在自体和客体的界限消融的时候使用的比较多,自体融入客体,便是投射,反之为内摄。(Jacobson ,1954)
**** 他这里说的投射便是妄想性投射为主。投射认同的时候,尤其是精神病患者的投射认同往往是以妄想性投射为主。而人格障碍者的投射认同既有妄想性投射的特点,有时候也有神经症性投射的特点。
**** Brody & Mah**y引证弗洛伊德的观点,自我的特质便是被抛弃的客体灌注的沉淀(precipitate),这在生命早年出现,早于**能够意识到客体之前。(注:但是他们没有指出弗洛伊德是在什么地方提到这个观点的,据我估计,应该是《自我和本我》)
**** Brody & Mah**y认为,弗洛伊德说的这些组成自我的沉淀便是内摄物。
**** 内摄是同化过程(assimilative process)的最早形式。他们认为,和内摄相**的感觉体验既不是视觉也不是听觉,而是原始的神经生理体验(neurophysiological)。
**** 在这个阶段很难说**在模仿客体,认同客体,因为客体和自我是没有分**的。缺乏区分自我和非我体验。也不能敏锐地觉察到各种感觉在什么地方出现,存在于什么部位。
**** 内摄是建立在快乐-痛苦体验的基础上,并且产生了对自体的好的和坏的意象。一**始的时候**也不能区分需要和能够满足需要的客体。所以,对**来说,需要的满足和消失就等于客体的出现和消失。对客体的渴望,其实最早的**便是要消除这些刺激,但是由于刺激和客体不能区分,所以,其实**不是渴望客体的出现,而是渴望客体消失。也就是说,它用渴望客体出现这种方式要达到的**是消除客体。(Fenichel, 1945)
**** 这里面还真有一些爱情辩证法的味道,我想我们不会陌生的一个现象是,一个人谈恋爱的**便是为了失恋,如诗人、摇滚歌手的爱情。
**** 最早的客体表象出现,是因为**认识到它需要一个客体来满足需要,他的需要满足必然要求外在世界发生某些事情。**接着意识到这个客体对他来说是重要的,他需要抓住这个客体,而不是消除它,然后自我结构**始形成,在自我的内部,被抛弃的客体的沉淀,内摄物(the i**ojects)将被建立起来。
**** 我想到这里,我们也许需要考察一下i**oject这个词,它既可以**动词,也可以作名词,词源是德语 I**ojektion,前缀I**o,本意是表“在…内部”, 词根ject是“投”的意思。和另外一个词inject(注射)的含义差不多。它表明的既是把什么东西投到里面的一个过程,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果。中文中很难找到一个词来翻译它。
**** 内摄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内摄物的形成是完结了一种需要-客体,或者部分化解了需要-客体的结果。把**性客体选择(an erotic object choice)变形转换为自我的变替(alteration of the ego)同样是使用这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自我能够控制本我,并且深化和其的关系、所以,其实是客体代替了需要。((Freud, 1915,1917)
**** 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回去看看弗洛伊德1915年《**及其变迁》和1917年《哀伤和抑郁》。
**** 父母和**的关系决定了会形成什么样的内摄物,而内摄物又决定了会建立起什么样的后来的认同形式和客体关系。
**** 在**意识到客体的存在之前,需要和客体是保持未分化的状态。也就是说,好像看起来那些需要就是客体,而客体就是需要,这时候其实是没有真正的同化(assimilation)的,处于心理发育的内向期(autistic phase ofdevelopment)。
**** 当**能够意识到客体后,就**始了对客体的同化过程。但是需要和客体仍然被认为是同样的。这个时候是心理发育的符号化阶段(symbiotic phase of development)。
**** 当需要和客体分化的时候,发生了同化,同时被抛弃的客体灌注**始形成自我。客体**始被认为是一个整体,而在此之前,客体是被当作各个堆在一起部分的组合。这时主要是内摄为主。在这个发展的早期阶段,内摄更多是根据快乐-痛苦体验发生,而不是根据和客体的关系。在客体被认为是片断的,而不是一个整体的时候,这一点特征特别明显。内摄是最早的客体**的形式,在内摄发生的时候,自我和客体表象的分界是不清楚的。
**** 如果**受到外界的威胁,其成熟的过程会受到阻碍。这样,**的**就会保持一种高潮的状态。自我随时都可能**淹没,变成一种原始的刺激反应。**不可能对客体保持完全的灌注。结果是,它只能够了内摄部分的客体功能。经常的情况是,客体的行为被歪曲,**内摄的是他们的权威。很难内化一个完整的客体,也就是意味着**很难承受孤独,很难自己**焦虑。自然,这样的**到了俄狄浦斯期就会有一个苛刻的超我,到了青春期,就会很难完成其身份认同。
**** 如果成熟的过程受到鼓励,**就会乐于内摄一个完整的客体。但客体不在的时候,他就可以自己满足自己。这种内摄最后就进化成了各种认同的能力。
**** 这时候有个重要的能力出现,便是忍耐。一个发展顺利的**会有比较好的忍耐力,能够让自己的**需要延迟满足。这是以后升华、转移的基础。
**** 老舍在《四世同堂》里面,有句话说,“日本鬼子再狠,架不住咱中国老百姓能忍!”,忍着忍着,就忍出了中国人民的胜利。
**** 佛学中有忍辱波罗密一说,非真修持者达不到此境界。
**** 而忍的基础是戒,印度的甘地是个很能忍的人,他的忍住几十年不**爱,不为外界物质所诱惑,最终把英国人赶出了印度,可见忍的力量。
****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忍最大的好处便在于让**不断转化成自我。所以我们的治疗**——自我功能的加强,是很需要忍作基础的。可是好象有人容易把忍和压抑混淆起来,冲动行为很多的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和精神病患者是个很好的证明,他们很少压抑,他们的自我功能也很弱,治疗起效时,便是他们学会忍的时候。
**** 这个世界上大凡成功者,大多是能忍的。我们看到很多成功者能戒烟戒酒戒淫,觉得这样的人实在没有人性,其实正因为他们会戒能忍,从而能有智慧,最后才成功。强迫人格者多能忍,故多成功。
**** 好象有些治疗师以为治疗的结果是让患者更加情绪化,以为这就叫自我功能的加强。窃以为大概是误会了弗洛伊德的观点,我们看看他怎么描述自我就知道了——
**** “自我代表我们所谓的理性和常识的东西,它和含有热情的本我形成对照。所有这一切都和我们所熟悉的通常的区别一致;但同时只能认为这种区别在一种平均的或“理想的”情况下才适用。
**** 自我在功能上的重要性在这个事实中表现出来,这就是把对能动性的正常控制转移给自我。这样在它和本我的关系中.自我就像一个骑在马背上的人,它得有控制马的较大力量,所不同的是,骑手是寻求用自己的力量**到这一点的,而自我则使用借力。这种类比还可以进一步加以说明。如果一个骑手不想同他的马分手,他常常被迫引导它到它想去的地方去。;同样如此,自我经常把本我的希望付诸实施,好像是它自己的希望那样。”〈《自我与本我》〉
**** 自我的功能在于理性地引导**,他是一个拿着理性的鞭子的规训者,而不是跟着本我这匹野马驰骋草原的另外一匹野马。虽然这很美。

2.合并
**** 至于合并(Incorporation)这个词,Brody & Mah**y认为,弗洛伊德1923年在《自我与本我》中的一段话是合并的最好定义——
**** When it happens that a person has togive up a sexual object, there quite often ensues an alteration of his ego,as it occurs in melancholia; the exact nature of this substitutionis as yet unknown to us.
**** 这段的一个版本的中文译文是。“当一个人不得不放弃一个性对象时,在他的自我中常常会发生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只能被描述为对象在自我之内的一种复位,就像在抑郁症里发生的那样;这种替换的确切性质迄今尚未为我们所知。”
**** 有趣的是,弗洛伊德接着说的话是,“通过这种内摄,一种退行到口欲期的机制,可能使自我更容易放弃一个对象,或使该过程更容易成为可能。”
**** 可以看出,弗洛伊德是把这个过程看成是内摄,而不是合并的。
**** 而弗洛伊德接着又说,“这种认同作用甚至可能是本我能够放弃其对象的惟一条件。”
**** 所以,弗洛伊德认为,内摄其实是一种认同作用。
**** 但是,弗洛伊德在后面又说,在超我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期盼认同的发生。,因为认同不能把被抛弃的客体带入自我中。
**** 可见弗洛伊德自己在使用认同这个词的时候是前后不一致的。
**** 在精神分析的文献中,习惯把合并归结为和身体机能相**,和进食过程有很多**,所以有人把这个词翻译成吞并其实是比较有道理的。
**** Brody & Mah**y认为,作为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合并主要在客体丧失的时候出现,和自恋很有一些关系,和否认的机制**法区分( denial),合并是同化过程中的一种退行性反应。这两个人说的合并其实就是自恋认同的一种。
**** Beres和他们看法不同,他认为 ,合并是用来描述对生理刺激的吸**和接**的,而内摄是用来描述心理过程,内摄本质上是心理幻想的产物,通过对知觉的内摄,联合起自我的其它功能,符号化、现象、记忆等等,这些知觉最终形成了一种精神表象。(Beres,1960)

3.认同
**** 认同,虽然词源学上和内摄、合并大不相同,但是在精神分析的文献中经常和前两者混合使用。
**** Fuchs认为,认同和内摄的不同在于认同是一种结果,是一种行为的结果,也就是说,认同是内摄的结果,而和内摄这种**是不同的。但是这种说法提出之日便遭到了反对,如Knight 就认为,认同绝对不是一个不可约分的静态的状态,它总是建立在内摄和投射的互动的基础上的。他倾向于认为内摄是一种**冲动,而认同是一个自我的过程。(Fuchs ,1937;Knight,1940)
**** Anna Freud比较爽快一些,她把这些词当作同义词来使用。(Freud ,A,1936)临床工作者应该采取安娜这种态度,除非这些东西分清楚对临床有利的话,否则我们没必要在这些概念上面纠缠。当然研究者的**的确是分的越细越好。
**** Glover、 Fenichel也是早期使用这些术语的两个人,他们认为这些机制既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机制,也是主要的防御。(Glover,1939;Fenichel,1926)
**** Brody & Mah**y提出I**ojection, identification, incorporation 对自我的形成很重要,他们的使用最终让自我和外界分**。但是,自我成熟之后,它们仍然会继续持续使用,用来把自我和非我分**。他们继承Freud在《自我和本我》中的观点,认为在忧郁时发生的那个认同过程其实本质上是要发展自我(ego)和客体的关系。他们提出所有自体(self)和客体之间的原始关系都是通过内摄形成的。后来,随着**能够意识到客体是外在的,这时候是通过认同来和客体建立关系的。而合并用来指退行时的反应。认同、内摄、合并其实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侧面。可以根据自我发育和自我功能的不同来划分他们。他们是建立内心和外在世界关系的重要机制,他们具有普遍存在的特质,对所有形式的学习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 其实他们这种提法是把认同和自恋认同混为一谈。
**** 可是后来,他们又提出,认同和内摄的不同在于认同是建立在客体灌注的基础上的,认同更多的是来自自我的概念而不是原始性的感觉。认同可以造成自我的改变。认同对身份形成,对语言和学习技能的获得都很重要。 (Brenner, 1955)
**** 自我的成长和成熟有赖于(自我)认同的形成。什么样的认同决定了会有什么样的自我功能。认同受到内摄物的影响。外在的世界和**驱力会影响到我们的认同。自我固有的性质和其成熟程度会决定形成什么样的认同/(Hartmann, 1952)
**** 由此可以看出。其实Brody & Mah**y的认同是指自我认同,包括了超我认同在内。
**** 他们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认同。
**** 一个女孩很害怕一个人穿过黑暗的长巷,因为她怕遇到鬼。有一天,她居然不害怕了,她说,“没有必要害怕鬼,你只要装作自己就是那个你会遇到的鬼就行了。”
**** 这的确是个认同的例子。与攻击者认同,应该是超我认同的一种。

4.其他
**** 其实在克莱因之前,就有很多人提到了投射性认同这个现象。
**** Bibring提出过一个术语,利他屈从(altruistic surrender)。在Anna Freud的书里面得到了进一步描述。这个术语是指主体放弃了自己的欲望、快乐,从而来满足一个客体的需求,主体体验到的是客体的快乐。(Freud, A., 1937)

**** 利他屈从的时候主体往往有强烈的**意识内疚感,他否认自己的欲望,不让这些欲望得到满足,把自己的欲望投射给一个恰当的客体,而内摄了客体的欲望,从而客体的欲望变成了他的快乐之源。而他自己的苛刻超我**法再对自己施压,而他自己本来的愿望得到了隐蔽的、替代的、不真实的满足。这样的人往往对客体缺乏他自己能够意识得到的嫉妒的情感。如一个守寡的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打点一切,服从女儿的一切要求,她为女儿一大堆老成持重、小白脸型的男朋友,可是女儿对这些男人根本不感兴趣,这个妈妈却乐此不疲,仍然把大量的此类男人输送到女儿的面前,其实此类男人恰恰是她自己想要的。
**** 利他屈从是典型的投射认同的过程。尤其在所有虐待型人格( abusivepersonality)中常见。
**** 还有一个人叫**Knight ,他有关认同的理论也很有意思。
**** 他提出认同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
**** 1)主体甲把自己认同为客体乙。这其实便是索绪尔所说和离心性认同,后来说得外化认同;
**** 2)主体甲把客体乙认同为自己。这是索绪尔说的向心性认同,后来说的内化认同。
**** 3)主体甲把客体乙识别(认同)为客体丙。这其实便是我们常说的投射认同。Knight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经常伴随着置换(displacement)和替代(substitution)的机制,它并没有发生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认同,但是应该考虑其中存在着多种的移情机制。他提出在精神病性认同中( psychotic identification )或者误认同(misidentification)中,患者经常会持续地用客体乙的名义来称呼客体丙,并且把客体乙的所有特质归结到客体丙的身上。而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主体甲**意识地对客体丙的反应方式就像是他和客体乙的沟通方式一样。比如说一个父亲经常在自己的儿子有成就的时候就讽刺、挖苦、妒忌自己的**,而这恰恰是他对自己哥哥的反应模式。他(主体甲)把儿子(客体丙)认同为了哥哥(客体乙)。Knight把这种现象命名为“误认同”(misidentification),其实便是投射认同。
**** 举个例子说明内化认同。比如说我认同焦裕禄,这时候我主要会把焦裕禄的性格特质内摄入我的内心,当我遇到某些情境的时候,如腐败的机会,我就会**意识地拒绝这种诱惑,从而焦裕禄就活在我的心里,我的所作所为受到这个内在的焦裕禄的调整和制约,它成为了我的自我理想( ego ideal)的一部分。
**** 外化认同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共情便是产生于外化认同。比如说一个人去看电影《泰坦尼克》,看到结尾时,杰克死的时候她也哭了起来,这时候实际上她把自己放在了女主人公罗丝的位置上,体验到她的悲伤——当然,也有可能混杂了她自己的悲伤。
**** 这就是为什么这样的片子很多男人看了不会哭的原因,因为他们**法认同一个女人的角色——很遗憾的是,本人以前也是其中一员。
**** 这和女人不会因为世界杯强队落马哭泣,而有些男人哭得惊天动地是一样的道理。女人喜爱球星,但不会认同一个球队,男人恰好相反。
**** 外化认同通常是情境性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会有内化认同那么强烈和持久。外化认同的时候经常是我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了“他”身上,以为对方会有和我一模一样的情感。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便是这样的例子。我经常会看到父母为**高考失利痛苦不堪,****动于衷他们还奇怪,这也是外化认同的一个例子。
**** 认同的过程如果能够得到意识化,不但不会是病理性的过程,相反,可以让人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 比如说,侦探的能力就来自于认同,如福尔摩斯总能够把自己放到罪犯的位置上,考虑罪犯的作案动机和手段。《沉默的羔羊》中莱克特医生是一个更好的例子,他是一个出色的侦探和罪犯,同时也是一个糟糕的心理医生——他最糟糕的地方就在于只具有出色的专业知识,而没有专业道德修养。
**** 侦探需要具备的能力便是共情能力,这和治疗师是一模一样的。
**** 大多数人在学习心理治疗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故老相传的训诫——不要像侦探一样的刨根问底。
****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警告出现,恰恰是因为治疗师和侦探的工作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他们共有的基础都是对客体的共情,他们都会逐渐发现一些本来被掩盖的真相,他们都会进行推测。分析师通过认同患者,能够理解其压抑的欲望和防御模式,和侦探了解罪犯的犯罪动机(欲望)和反侦查手段(防御机制)是一模一样的。
**** 众所周知,弗洛伊德在电影界的知音是希区柯克。恰恰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相通处太多。拉康学说在哲学界的继承人齐泽克也是深得其中三昧,他的论文里面经常引用希区柯克的电影作佐证。
**** 不过具备侦破能力和实施侦破行为不一样。虽然治疗师具有侦破能力,但是心理治疗毕竟不在司法体制内,治疗也不可变成审讯或者法医取证。
**** Knight认为,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保持的一种超然认同(detached identification)的状态。
**** 治疗师把自己的**意识愿望投射到患者**联想的材料中,通过自己理解对材料进行解释。而患者对治疗师的解释和领悟进行内摄。从这个角度来看,患者的领悟能力其实来自于积累的认同(cumulative identification),来自于内摄 治疗师领悟的过程、来自于吸**、同化治疗师对患者自己冲突材料的解释。
**** 但是如果这个过程中缺乏客观性,缺乏意识的控制。治疗师也许会过度投射,或者内摄他对患者的认同,危害到治疗。 1940那年就提出这么成熟的治疗观点,让人吃惊。那时候克莱因还没有提出投射性认同这个概念呢,而其治疗理念中其实是已经有了如今关系治疗(relational therapy)的建构主义。
**** 我听说过治疗要凭直觉这种说法。看来Knight是不太赞成这种说法的,他说直觉(Intuition)其实就是精确的、选择性的投射。不过还是没说清楚为什么这种投射就会那么准?
**** 不过Knight倒是分析了一个充满直觉的现象。便是坠入爱河(falling in love)。
**** 一个男性异性恋者之所以会坠入爱河,是由于俄狄浦斯关系的决定。坠入爱河者往往把内摄了的母亲形象投射到对方身上,同时也把自己的女性特质和自己的愿望投射到女方。在此过程中,他也要实现女方对自己的期望。
**** 他在对方身上实际上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爱情关系中充满了投射和内摄的过程。
**** 爱情成功,便是内化一个正相的投射性认同的过程,失败便是**法内化坏客体。
**** 恋人问:“你为什么爱我?”,回答是:“因为我爱我自己。” 准确的说,我爱上了我对自己的幻想。

5.冬天里一把性感的火
**** 八十年代的老百姓迷信的一个表现就是说《冬天里的一把火》把大兴安岭给烧了。
**** 似乎他们这其中的威胁和暴力。
**** 费翔,这个烫着**式发型,穿着一身火红的、样式介于一个餐馆招待和老牌花花公子的衣服的混血儿,冲上春节联欢晚会——这个全国人民表演大团圆的舞台上——**始扭屁股、瞪眼睛。
**** 他传递了一个爱的宣言。
**** 这个宣言的**头是一个比喻——
****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 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
**** 每次当你悄悄走近我身边
**** 火光照亮了我。”
**** 火的意象代替了爱人的存在和力比多的冲动。
**** 这时候客体和冲动合并了,合并成一团火。
**** 当客体出现的时候,这个**-客体表象马上被内摄,
**** 这把火的烧在外界,也烧在这个青年的心窝中,他投下了一股**意识光芒。
**** **意识的**简单直接——冬天滚蛋吧,自我滚蛋吧,理智滚蛋吧。我要温暖,我要狂热。
**** 倒像是一个中学生的呐喊——数理化去死吧!
**** 这把火也烧到了崔健,让他冒出一句——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

**** 这个沉醉爱河、热血沸腾的青年,**始端详他的爱人
**** “你的大眼睛
**** 明亮又闪烁
**** 彷佛天上星
**** (那)最亮的一颗”
**** 有意思,他采用一个仰望的姿势看自己的爱人。
**** 显然,这个男人不是《乱世佳人》海报里面的那个男人。
**** 那个白瑞德处于一个俯视的姿势,斯佳丽只是他的一个映衬,一个阴影。在小说中,斯佳丽的结局也是如此,她的内心世界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精明强干的商人,比白瑞德有过之而**不及。
**** 而我们这首歌的主人公,却是一个乐于被照耀、被拥抱、被哺育的被动的**。
**** 精神分析家会不难把眼睛和乳房**起来,第一,**吃奶的时候经常要仰视母亲的眼睛;第二,眼睛和乳房都是圆的,都分布在身体中线两侧,一边一个。
**** 但是分析就此止步的话,那句歌词,“你的大眼睛”就要变成“你的大乳房”了。
**** 对内摄机制的研究让我们知道,大眼睛这个**-客体表象不仅仅是你的,也是我的。
**** 谁的眼睛占面庞的比例最大,是**,而不是母亲。
**** 自然,习惯热爱并误解弗洛伊德的人可能会把这个眼睛和睾丸**起来。不过也许有些操之过急。

**** 男青年还在唱,“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光照亮了我”。
**** 看来他真的需要这个内摄过程多来几次。

**** 接着,一个意外出现了,一个和动感的、生机勃勃的节奏不合拍的音符出现了
**** “我虽然欢喜
**** 却没对你说”
**** 让人错愕,前面那种种的热情洋溢和莫名兴奋,原来统统都没有说出来,都是其内心的默念的循环。

**** 他给出了答案,原来是因为——
**** “我也知道你
**** 是真心喜欢我。”
**** 原来,一切都是一个自恋的**的游戏。他在投射、他在内摄、他在爱着他的内摄物、他的投射物。那个大眼睛的女娃娃,不过这出闹剧的一个道具。
**** 再次看到这首歌当年的录像,再也没有了当年的兴奋和激动,相反感觉到些悲哀和孤寂。
**** 有谁见过那么热闹的一首歌,却只有歌手一个人在台上又蹦又跳的,一个伴舞者都没有。
****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李商隐,《花下醉》)

**** 《冬天里的一把火》原唱是,爱尔兰The Nolans乐队,原名《sexy music》。
**** 这五姐妹长得不怎么样,歌词却是一个热辣惹火的玛当娜。(歌词见附录)
**** 一**始,这个女人闯进迪厅,看到一群男人,她的**立即飙升,欲望**始愈来愈high, 自我愈来愈low。
**** 这个豪放的姑娘马上出现了幻觉,她在外界到处看到的都是性欲、性欲、性欲。
**** 墙上、音乐、男人、自己都变成了一个个气球,被她的性欲的空气充满;他的性欲像是真正一吨丰**的番茄,被欲望的炮弹击个粉碎,到处播撒。
**** 这个野丫头不怕冬天、不怕黑暗、不怕寒冷,这些东西让她更加想**爱。
**** 她自己就是冬天里的那把火,她才不需要一个爱人“悄悄走近我身边”,她自己冲到阴影中,用她的欲望、她的乳房、她的屁股点燃一场外化认同的火灾。同样,客体和主体都在熊熊烈火中变形、熔化、消失。
**** 这是一场自恋外化的革命,**是:理性去死吧!**爱**!**,**,万**!

**** 音乐总会停止,没有多少人还记得The Nolans和他们的音乐。
**** 也没有多少人会再听70年代傻里傻气的迪斯科。
**** 音乐是一种声音,它的力量来自永恒的宁静。
**** 应该献上一篇悼词给这些古老的自恋,给我们灵魂的起源,给我们痛苦和快乐的源头,给那些曾经出现又从未存在过的时间——

对酒不觉暝,
**** 落花盈我衣。
**** 醉起步溪月,
**** 鸟还人亦稀。
**** (李白,《自遣》)

内摄.docx

26.0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心币 -1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47

帖子

370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08
发表于 2018-6-20 08: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无锡
充满一种神奇到力量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