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494|回复: 3

也许潜意识中,你期待孩 子成为照顾你的人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发表于 2018-1-27 16: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8-1-27 17:08 编辑

也许潜意识中,你期待孩 子成为照顾你的人

胡慎之


对于网络上“陪孩 子zuo作业的妈妈伤不起!”的话题,网友们有很多不一样并令人忍俊不禁的看法,虽然大多数人以一种调侃的方式讨论这个话题,但是其中的辛酸也着实让父母们感到疲倦。

1.gif


当前,中国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一些公立学校,对孩 子在学业上的培养非常重视。学校也会对家长zuo一些要求,比如家长必须陪同孩 子zuo作业,或者家长要给孩 子检查作业并签字等等。

对于这种情况,有人认为批改作业本来是老师的责任,不应该让家长来承担。对此,老师们也表示很委屈,希望家长能够参与到孩 子的成长中。这话似乎并没有什么错误。

实际上,家长们对于陪孩 子zuo作业这件事情倍感压力。有些孩 子zuo作业要花两三个小时,这时,家长会觉得这是一种负担。

孩 子之所以厌学,不愿意zuo作业,实际上是对父母和老师的一种攻击。父母kai始焦虑,想让孩 子很好地完成作业,就会主动地陪伴孩 子zuo作业。那么,在这里我们需要理清边界,作业是谁的责任,是谁是事情。

其实,父母可以帮助孩 子认清,作业是孩 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可以尝试对孩 子说:“这是你的作业,妈妈可以帮助你,但不能一直陪着你。从现在kai始,你自己zuo作业,有困难的话,你需要尽力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妈妈一定会帮助你。”


01

之前有一位妈妈在网络上向我求助:“我上了一天班已经很累了,回到家还要陪孩 子zuo两三个小时的作业,这让我有点力不从心。有时孩 子还会kai小差,东摸摸西摸摸,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看着自己心里特别焦虑烦躁,甚至会控制不住向孩 子发脾气。发完脾气后,又对孩 子感到很内疚,这种状态要怎么改善呢?”

在这里可以看出,妈妈在回家后就进入了一个战斗的状态,如果孩 子不能很好地配合,那么自己的情绪就会不受控制地发泄出来。除此之外,当孩 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不那么好时,从陪zuo作业的那一刻kai始,父母就进入了备战状态。

于是,我问了那位求助的妈妈几个问题。
我说:“当你的孩 子在zuo作业的过程中,如果有一道题他不会zuo,或者zuo错了,你当时有什么感觉。”
那位妈妈说:“觉得孩 子太笨了,这么容易的题都会zuo错。”
我说:“孩 子之所以要去学习,是因为他还没有完全掌握知识,因此,犯错是一定的。当你觉得孩 子很笨时,你心目中的孩 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她说:“我从小到大学习根本不需要人担心,而且也非常顺利,在各方面成绩都很优秀,后来在工作上的能力也不错,根本不需要爸爸妈妈操心。”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问题。
第一、那位妈妈似乎把孩 子和幼年的自己zuo了一个比较,同时也希望孩 子能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孩 子。
当孩 子不能成为她想要的样子时,她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而wu法承认这种挫败感时,就会用愤怒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对孩 子而言,会感到不被承认和不被肯定。

第二、妈妈对孩 子的抱怨,是想表达自己的委屈。
当看到孩 子没ban法很好地配合你去完成作业的时候,你会想到自己的辛苦——工作太累了或者给老师陪笑脸,这时你会觉得很委屈,尽管你付出了那么多,孩  子依然没有变得聪明,达不到你的理想状态,同时你会感到很挫败。

第三、妈妈很难过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需要被照顾的心声。
工作上的压力让人很焦虑,希望这时家里有一个人配合自己,比如丈夫能够代替自己关心孩 子的学业。但是,丈夫的工作比较忙,经常出差,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孩 子的学习。那么,在这种wu人分担压力的状态下,妈妈希望孩 子能意识自己的问题,比如能很好地独 立完成作业。如果孩 子zuo到了这一点,妈妈就会感觉到被照顾。实际上,这时孩 子成为了照顾妈妈的人,而这一切在妈妈懂事乖巧的幼年里并没有获得。


孩 子的懂事乖巧,更多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父母省心,原因是她并不觉得自己的父母能够很好地爱自己,于是采用这种方式来获得爸爸妈妈的爱。

如果家里有很多兄 弟姐妹,孩 子会得到一种生存策略——让父母省心,比如,学业考一百分,或者拿到奖状,然后爸妈会说:“你真聪明,不用我们操心都能考那么好。”这时孩 子才会在家里有存在感,爸爸妈妈才会关注她。但其实,孩 子的内心是孤单和悲伤的,只是她没ban法诉说。

因此,在陪孩 子zuo作业的过程中,这种wu助感又一次被激发出来。特别在自己很累的时候,就越希望孩 子能够配合自己。这一刻,妈妈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需要被照顾的对象。


02

有一些妈妈虽然在取悦或者讨好身边的人,比如老师,但同时内心对自己的行为是羞耻的,认为这是向强势低头,也就意味着自己是软弱的,因此,对于讨好的对象会有一种强烈的愤怒感,但这种愤怒被压抑得很深。当很多妈妈在指责或者打骂孩 子的时候,实际上可能把自己内心的愤怒感和羞耻感投射到自己的孩  子身上,让孩 子成为这样一个人。所以,当孩 子zuo不好作业时,可能会看到的是一个愤怒或歇斯底里的妈妈。

这实际上也可能是妈妈wu法面对自己在曾经的成长过程中一些糟糕的体验。比如那位求助的妈妈和我说过,她之所以成为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 子,是因为她曾经被羞辱过,而羞辱她的恰恰是自己的亲生妈妈。她在家里排行老二,妈妈希望她能帮助家里zuo更多的事情,如果事情没有zuo好,妈妈就会用很难听的语言责怪她,羞辱她,久而久之,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这种感觉一直以来都被她压抑得很深,她努力地zuo一个好妈妈、好妻子,或者好员工,希望从中被重视、被照顾。所以,当孩 子没有体贴到她的努力和辛苦,没有好好配合自己写作业时,她是崩溃的。

确实如此,有些妈妈只看到孩 子没有zuo好的事情,并为此而感到难过,但这是孩 子没有wu法理解的。因为孩 子太小了,他wu法和妈妈有很好的共情,孩 子所能感受到的是妈妈觉得自己太笨了或者妈妈生气了,从而认为妈妈不喜欢自己,甚至觉得自己好像总是给妈妈惹麻烦,那么自己可能是一个比较糟糕的人。

这一切可能会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例如孩 子越来越不自信,不敢表达,而这些被压抑的东西会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比如丢三落四,拖延。


03

其实,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关注,并且被认同。

特别在孩 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孩 子会因为被关注、被认同,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并且愿意积极地参与很多事情。但是当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的时候,孩 子内心产生一种权力的斗争,就会和妈妈争夺这种权利——到底是我被看见,还是你被看见。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 子是一个八岁的男孩,有一次,我到他家去玩,那个孩 子跟我说:“叔叔,你是心理学家,我妈妈她很暴躁,你说她是不是到更年期了?”然后我问:“为什么这样说?”他说:“你看啊,过一会儿我妈就要我 去zuo作业了。其实我今天的作业不是很多,但是不管我的作业多不多,妈妈一定要我zuo够时间。”

后来,我发现,这个孩 子在zuo作业的时候会拖延,比如zuo两分钟的作业就会跑出来一趟,或者要妈妈陪着自己zuo作业。这时,妈妈和孩 子已经进入一种权利的斗争了,就是你不让我看电视,那我也不让你陪客人聊天,所以,到底是孩 子在控制着妈妈,还是妈妈在控制着孩 子?

当孩 子通过权力斗争还是没ban法获得认同,或者父母依然没有看见她内心的感受的时候,孩 子就会变得反叛,并进入了攻击的状态。

这种战斗状态,是孩 子想呈现自己能力的一种表现。如果父母这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 子就会给父母出更多的难题,比如孩 子会说:“妈妈你不是很厉害吗?怎么连这个也不会。”这很容易打破父母的自恋,甚至会让一些父母感到恼羞成怒。


04

有一种情况,对于全职的妈妈来说,她需要在陪孩 子zuo作业或者在家庭事务上获得价值的认可,所以,哪怕孩 子不用妈妈陪着,妈妈也会主动呆在一旁。

曾经有一位全职妈妈向我这样抱怨:“我都没有一点私人时间,天天要陪着孩 子zuo作业,还要干家务活。”


我问她:“如果有一天孩 子不用你陪着zuo作业,你也不用干家务了,你会zuo什么?”


她忽然之间发现她不知道该怎么ban了,因为之前的生活就像程序一样被设定好了,不能承受任何改变。

当我们意识边界存在的时候,责任就该被分摊。如果我们能更好赏识自己的孩 子,并且信任他,那么是不是会发生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呢?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17: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8-1-27 17:13 编辑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所谓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赞美赏识,让你期待的事情发生。也就是当你用心看见你的孩 子时,要学会赏识他,孩 子会在你的不断肯定和鼓励下,完成更高的目 标。比如孩 子原先是两个小时zuo完作业,但是今天一个半小时就zuo完了,这时我们需要给予孩 子肯定。孩 子会感受到你的认可和肯定,由此更有动力越zuo越好。

只有我们真正地认同孩 子,孩 子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如果我们心里有一个理想的孩 子,那么看到现实中的孩 子时,我们是皱着眉头的。

作为父母来说,我们会欺骗自己说很爱自己的孩 子,但是,有没有想过可能你爱的不是现实的孩 子,而是理想中的孩 子。如果爸爸妈妈内心有这样的想法存在时,那么要重新审视自己了。

其次,我们不应期待孩 子来照顾我们的情绪。如果感到委屈或者难过时,我们要学会自己处 理,而不是期待孩 子成为照顾自己的人。

最后,用心养育,用爱陪伴,更多的是要看我们自己是否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当我们理解了孩 子的陪伴需要爱时,我们再去审视在孩 子zuo作业过程中自己的心理状态时,也许可以给自己一些启示——孩 子成长的同时,父母也要成长。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95

帖子

16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49
发表于 2018-6-26 15: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汕尾
谢谢分享,但是在照顾**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耐心真的不够,跟**说了吃饭是自己的事,但是因为身边婆婆总是在念叨**吃饭太慢,所以不自觉的把情绪发泄到**身上,感觉很失败。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