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大本营

搜索
查看: 523|回复: 1

觉察和内省有着天壤之别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311

帖子

11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
QQ
发表于 2017-4-25 10: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7-4-25 11:36 编辑

节选自克里希那穆提证悟解读微课堂,

由克氏演讲素材整理并融入课堂解读编辑。


问:觉察和内省有什么不同?我反省却陷入了抑郁低落的旋涡,无力自拔,应该如何正确地觉察呢?


答:我们先来检视一下我们所指的内省是什么。集体意识所指的“内省”或“反省”,就是检视自己,检讨自己。那为什么我们要检视自己?是为了提升,为了转变,为了改善。你内省是为了成为什么人,否则你是不会沉溺于内省的。如果没有改善、转变、成为什么的欲  望,你是不会去审视你自己的。显然那就是内省的原因所在,欲 望。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仔细地洞察过,这个欲 望与名利财色的欲 望有什么分别?如果在二元对立(即贪)的层面,是毫无分别的。我生气了,为了摆脱愤怒或者缓和、转变愤怒,为了迎合并获得集体意识对反省的原谅和照顾而免受进一步的攻击,或者只想体验好的,不想体验不好的,我就内省,审视我自己。内省的时候,即欲求改善或转变自我的反应的时候,一定带着一个隐藏的目的。如果那个目的没有达到,你就会低落、沮丧,因此内省必然伴随着沮丧。



不知道你内省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当你为了改变自己而向内看时,总是涌动着一股沮丧和挣扎的暗流。总是会有一股你不得不与之对抗的情绪之波,因为内省和检讨意味着有错,我们却极度怕错,甚至把错等同于自我的无法存在,于是为了克服那股强烈的情绪或恐慌等等,你又不得不再次审视你自己,再次重复恶性循环。然而内省不是一个释放的过程,因为它是企图把现实的真实状态转变成某个非现实样子的过程。也就是说,当我们内省时,当我们沉溺于那个特别的欲 望时,实际上发生的状况是在妄想,而不在当下的真实。在那个行为和欲 望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积累的过程,那个“我”为了改变而检查某个东西,因此始终存在着二元对立。相信大家在之前的课中已经有所了解,二元对立就带来贪着,要一边不要一边,要好不要坏,因而注定就是一个充满挫折和冲突的过程。永远不会有真正的释放,而且,因为重复地感受挫折,情绪就不免低落,陷入无力自拔。


觉察则完全不同。觉察是不作谴责地观察。觉察带来领悟,因为觉察当中没有谴责或认同的评判,而只有默默地观察,纯粹的观察,没有好与不好,对与不对。如果真的想了解真相,就必须纯粹的观察,不批评,不谴责,不认同,不从中追求快乐或避开痛苦;必须只有对自我事实的默默观察,没有目的,只有应发生而观,如实如是而观。如果存在谴责、认同或辩护,那种观察及其带来的领悟就会戛然而止。

内省是自我提升,要更好的欲求,因此内省是自我中心的,一旦有了好与不好的二元对立,就已经陷入了自我中心。但觉察并非自我提升,相反,它是自我的终结,在纯粹观,纯粹知的一刻,我们就在那个称为无我、真我或空性的状态,随着“我”的终结,也终结了它全部特有的情绪记忆、滋养渴望,以及内心溃乏下的追求。在内省当中存在认同和谴责,在觉察当中则不存在谴责或认同,因此也不存在自我提升。


这两者有着天壤之别!是无我与自我中心之别。


想要提升自己的人永远无法真正透彻地觉察,


这就是正确觉察的精髓,无为法的精髓。


应该如何正确地觉察呢?

想要提升自己的人永远无法真正透彻地觉察,这就是正确觉察的精髓,也就是此前讲的无为法深层教练技术禅的精髓。因为提升意味着谴责和达成目标的欲 望,这个欲 望来自对自我溃乏的认定,与实相已经背道而驰,注定是无法通达究竟的。所以,在觉察当中,你观察但不作谴责,不否定也不接纳。那种觉察首先始于去与事物接触,与自然接触,即首先是对事物浑然一体的觉察,敏锐于感受事物、自然和他人,这意味着关系——天人合一的关系。然后,就是对自我起心动念的觉察。这种深入完整的觉察,这种对事物、自然、他人以及观点的敏感,并非由分裂的过程组成,而是一个合一的过程,这一点大家可以在使用3J顿悟地图中仔细体会。它是对万事万物不断地观察,观察内心出现的每一个念头、每一种感受、每一个行为。因为觉察不带谴责,因此也没有积累。只有当你持有一个标准时,你才会谴责,这就带来积累,因而也意味着自我的提升和局限,要提升就意味着认定在局限当中了。


觉察是去了解自我的精微念头、“我”的一举一动、“我”的片言只语,都在谋求什么?请相信,没有谋求是不会带来任何一举一动的。如实如是地觉察,没有善恶对错好坏地觉察,在与他人、与观点、与事物的关系中了解。那种觉察是一刻接一刻的,因而它无法有目的地去练习。当你练习某件事情,就会成为习惯,而觉察并非能有目的就能练就的习惯。一颗习以为常的心是不敏感的,一颗在某个特定的行为轨道中运作的心是迟钝的、僵化的,然而觉察需要持久的弹性和警觉。这其实并不难,当你对事物有兴趣时,当你兴致盎然地观察你的孩子、你的家人、你的植物,观察树木和鸟儿时,你就是那样的。你观察却不谴责、不认同,因此在那观察中就有了彻底的融合。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彻底合而为一了。这实际上就是你对事物深感兴趣时出现的状态——全情投入的状态。


觉察走向自由,而内省则培植冲突。

内省是自我中心和自我封闭的过程,

其中就总有挫折、恐惧和抑郁。


因此,觉察和自我扩张式提升的内省有着天壤之别。

内省导致挫折,导致更多更严重的冲突;然而觉察是一个从自我的活动中释放的过程,它是觉察你的日常活动,觉察你的思想、你的行为,觉察他人。只有当你爱着某个人,当你对事物怀着深深的兴趣时,才能做到这一点;当你想要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的整个存在,了解自我的全部内容,不只是某一两个层面时,显然就绝不能谴责。我必须对所有的思想、所有的感受、所有的情绪、所有的压抑开放;不但体验好的感受,也体验不好的感受,随着觉察的范围越来越广,从所有隐蔽的思想、动机和追求中解脱的自由,就会浮现。


觉察即自由,它带来自由,它产生自由,而内省则培植冲突,内省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过程,因此其中总是有挫折、恐慌、抑郁和虚伪



欢迎您来到心理老师之家,请您遵守法律法规。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联系管理员及加入官方QQ群交流,文明发言共同学习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查看提醒
查看提醒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962110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免责声明:论坛发布的所有资料仅供参考交流使用,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署名、改正或删除,本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QQ| 手机版|小黑屋| 心理老师大本营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沪ICP备13015608号-3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259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